“超级App”这一概念,在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中逐渐崭露头角,成为当今互联网领域的主流趋势。这种模式,即在一个庞大的App平台上整合多元化的业务功能,为用户带来一站式的便捷服务。以支付宝、微信为例,它们不仅具备支付和社交功能,还能满足用户在吃、住、行、游、购、娱等方面的各种消费需求;而高德、滴滴、哈啰等出行类App,也逐渐加入了生活服务类功能。最近,抖音试水外卖预订,美团推出视频、图文编辑工具,并内测短视频功能,更是将这一趋势推向了高潮。
互联网领域,关于“美团没有边界”的讨论不绝于耳,然而,实际上,每一个大型互联网企业似乎都在努力打破边界,成为超级App。他们的理由无一例外,都是“用户需求”。正如“用户或许会用,所以服务必须得有”的观点,用户确实需要超级App。在移动互联网的初期,App的主要发展趋势是专注于解决用户的某个具体需求问题,强调简单直接。然而,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用户逐渐发现,如果每一项服务都需要下载独立的App,将会非常麻烦。用户真正需要的,其实是服务,他们并不在乎是通过App、小程序还是其他途径来满足这些需求。
此外,用户更加关心的是能否通过减少App数量,释放更多的手机存储空间和运行内存,使手机的使用体验更加流畅、舒适。正如美团创始人王兴所说:“万物其实是没有简单边界的,所以我不认为要给自己设限。”美团从团购起家,如今已扩展至酒旅、电影、社区团购、买菜、打车、公交、骑行等多个领域,充分体现了这种理念。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各家的核心业务有所不同,如微信的核心是社交,支付宝的核心是支付与消费金融,抖音的核心是短视频,美团的核心是外卖,滴滴的核心是打车等,但除此之外,各家App的内容和功能却高度同质化。例如,在借贷、订酒店等方面,各大超级App都提供了相似的服务,这体现了他们在内卷下的集体焦虑。
这样的焦虑和布局,并非国内互联网厂商专属。国外的大型互联网企业也纷纷在超级App的道路上积极探索。例如,Instagram扩展了线上购物、外卖订餐等功能;Facebook扩展了打车、外卖、电商、招聘、房屋租赁等功能服务;Amazon则构筑了庞大的影视、音乐内容平台,并不断布局线下的超市、生鲜等即时配送市场。
实际上,越来越多的“超级App”并非只是迎合用户需求的故事,背后还藏着互联网大厂们的商业竞争野心。在这个无限游戏中,互联网巨头们都希望不断拓展业务,巩固自己的地位。美团与滴滴的打车大战,就是这一竞争的生动例证。
总之,尽管互联网巨头们口口声声说“基于用户需求”,但实际上,他们更希望在无限游戏中“玩”下去,不断拓展业务生态,成为更加庞大、臃肿的超级App。这一切看似围绕用户,但实际上又与用户无关。
本文地址:https://www.2zixun.com/a/13328.html
本网站发布或转载的文章及图片均来自网络,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