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一鸣,一位1983年出生的青年才俊,自2005年南开大学毕业后,以其卓越的创业才能,成功创办了今日头条、抖音、内涵段子等家喻户晓的APP,成为国内互联网行业的领军人物。2013年,他被《福布斯》杂志评为“中国30位30岁以下的创业者”,并被《财富》杂志列入“中国40位40岁以下的商业精英”,成为当代青年领袖的佼佼者。
一、毕业多年,同窗差距何以拉开?
在座的各位都是年轻有为的才俊,今日有幸与大家分享心得。回首过往,不禁感慨“长江后浪推前浪”。昨日我深思,今日应与大家探讨的主题,便将乔布斯的名言“Stay hungry, Stay foolish”改为“Stay hungry, Stay young”。
在此,我想分享我毕业后的工作经历与感悟。作为面试官,过去十年间,我可能面试了超过两千名年轻人。他们在职场中的发展各不相同,从算法角度分析,这被称为“正例”与“负例”。我想探讨的是:为何“正例”与“负例”的发展差距如此之大?
“Stay hungry, Stay young”的含义何在?“Stay hungry”众所周知,代表着好奇心、求知欲和上进心。而“Stay young”又是如何体现的呢?
我认为,年轻人拥有许多优点:他们敢于打破常规,不拘泥于传统框架,勇于挑战自我,努力不懈,不妥协,不世故。十年过去了,依然保持这些优秀品质的人,我认为他们就是“Stay young”。
“Stay young”的人没有成长的天花板,他们始终保持自我成长。相反,许多人虽然提升了技能,但到达一定高度后便停滞不前。
二、毕业第二年,如何成为团队主管?
2005年,我毕业于南开大学,加入酷讯公司。作为早期员工之一,我起初只是一个普通工程师。然而,在工作第二年,我便成为负责四五十人团队的主管,负责所有后端技术,并参与多项产品相关工作。
有人问我,为何在第一份工作中就能迅速成长?是不是因为我在公司表现突出?实则不然。当时公司招聘标准极高,与我同期入职的,我记得就有两位清华计算机系的博士。那么,我并非技术最佳,也不是经验最丰富。后来,我反思了自己当时的特质。
1)我不分彼此,乐于助人。完成本职工作后,只要我能帮助同事解决问题,我便义不容辞。当时,我对Code Base中的大部分代码都了如指掌。新人入职时,只要有时间,我便耐心为他们讲解。通过这种方式,我自己也得到了成长。
2)我做事不设边界。当时我负责技术,但遇到产品问题时,我也会积极参与讨论,提出解决方案。有人认为这不是我的职责所在。但我坚信,责任心和追求卓越的动力会驱使我承担更多责任,从而获得更大的成长。
当时,我还是一名工程师,但参与产品的经历对我后来转型做产品有着极大的帮助。参与商业的部分,对我现在的工作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三、十年观察,优秀年轻人必备五大特质
后来,我陆续加入各种创业团队。在这个过程中,我与许多毕业生共事,至今仍与许多人保持联系。在此,我想分享一下我所观察到的一些优秀与不足之处,总结一下,这些优秀年轻人具备以下五大特质:
1)好奇心:他们能够主动学习新事物、新知识和新技能。
2)乐观面对不确定性:例如,头条最初的目标是达到1亿的日启动次数。许多人对此持怀疑态度,认为小公司难以实现。只有乐观的人才会相信并愿意尝试。
3)不甘于平庸:在座的各位都是优秀的人才,但步入社会后,应设定更高的标准。我观察到许多同学和同事,他们的技术和成绩都比我好,但十年过去了,他们并没有达到我的预期。
4)不傲娇,延迟满足感:有些年轻人,虽然素质和技术都很不错,但他们在工作中表现不佳。他们误以为自己是最优秀的,不愿意承担基础工作或与同事合作。
5)对重要事情有判断力:在选择专业、公司、职业和发展路径时,要有自己的判断力,不受短期选择的影响。
以上是我对优秀年轻人的观察与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本文地址:https://www.2zixun.com/a/439654.html
本网站发布或转载的文章及图片均来自网络,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