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一鸣,1983年出生于我国,自2005年南开大学毕业后,便以其卓越的创业才能,投身于互联网行业,至今已成功创办了五家公司,包括今日头条、抖音、内涵段子等知名APP,被誉为“APP之父”。2013年,他荣获《福布斯》杂志“中国30位30岁以下的创业者”以及《财富》杂志“中国40位40岁以下的商业精英”称号,成为国内互联网行业备受瞩目的青年领袖之一。
一、毕业多年,同学差距何以拉开?
各位年轻的朋友,大家好!今日我站在这里,深感压力。见到你们,我不禁感慨:“长江后浪推前浪”。昨日,我深思熟虑,决定与大家分享的主题是“Stay hungry, Stay young”,将乔布斯的“Stay hungry, Stay foolish”改为“Stay hungry, Stay young”。
我将分享我毕业后的工作经历与感悟。作为一名面试官,在过去十年里,我可能面试过近两千名年轻人。他们在不同公司的发展轨迹大相径庭。从算法层面来讲,我们称之为“正例”与“负例”。今天,我想探讨:为何“正例”与“负例”的发展差距如此之大?
“Stay hungry, Stay young”究竟意味着什么?“Stay hungry”众所周知,代表好奇心、求知欲、上进心。那么,“Stay young”又是何意呢?
我认为,年轻人具备诸多优点:做事不拘泥于条条框框,无需过多维护自我,善于打破常规,勤奋努力、不妥协、不世故。十年过去了,依然保持这些优点的年轻人,我认为他们就是“Stay young”。
“Stay young”的人基本没有成长上限,始终保持着自我成长。相反,许多人毕业后提升了技能,但到达某个瓶颈后,便不再成长。
二、毕业第二年,如何成为管理四五十人团队的主管?
2005年,我从南开大学毕业,加入了一家名为酷讯的公司。作为早期加入的员工之一,起初我只是一个普通工程师。然而,在工作第二年,我便负责管理四五十人的团队,负责所有后端技术,同时参与众多产品相关工作。
有人问我:为何我在第一份工作就迅速成长?是不是我在那家公司表现突出?实则不然。当时公司招聘标准极高。与我同期入职的,我记得就有两位清华计算机系的博士。那么,我是否技术最好、经验最丰富?我发现并非如此。
后来,我反思自己当时的特质:
1)我工作时,不区分哪些是我该做的、哪些不是我该做的。完成自己的工作后,对于大部分同事的问题,只要我能帮助解决,我都愿意去做。当时,Code Base中大部分代码我都看过了。新人入职时,只要我有时间,我都给他们讲解一遍。通过讲解,我自己也能得到成长。
2)我做事从不设边界。当时我负责技术,但遇到产品上有问题,也会积极参与讨论、想产品方案。很多人说这不是我该做的事情。但我想说:责任心、希望把事情做好的动力,会驱动你做更多事情,让你得到很大锻炼。
当时我是工程师,但参与产品的经历,对我后来转型做产品有很大帮助。参与商业的部分,对我现在的工作也有很大帮助。记得在2007年底,我与公司的销售总监一起去见客户。这段经历让我知道:怎样的销售才是好的销售。当我组建头条招人时,这些可供参考的案例,让我在这个领域不会一无所知。
以上就是我刚毕业时的特点。
三、十年观察,优秀年轻人具备五大特质
后来,我陆续加入各种创业团队。在这个过程中,我与许多毕业生共事,至今仍与他们保持联系。今天,我想与大家分享一些好与不好的情况,总结一下,这些优秀年轻人具备哪些特质:
1)有好奇心,能够主动学习新事物、新知识和新技能。
2)对不确定性保持乐观。
3)不甘于平庸。
4)不傲娇,要能延迟满足感。
5)对重要的事情有判断力。
以上,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本文地址:https://www.2zixun.com/a/441854.html
本网站发布或转载的文章及图片均来自网络,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