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国互联网市场呈现出一种引人注目的现象:众多互联网巨头纷纷加大对种草赛道的投入,仿佛达成了一种默契。这一趋势引发了业界的广泛关注,人们不禁好奇:为何学做小红书竟成为各大巨头竞相追逐的统一策略?种草模式究竟有何优势?我们又该如何解读各大巨头的这一转变?
一、淘宝、抖音、知乎集体发力种草
近日,小红书凭借谷爱凌的爆红在中国市场再度掀起热潮。作为多个品牌的代言人,谷爱凌在小红书上的种草内容也随处可见。小红书的Slogan从“找到全世界的好东西”悄然改为“2亿人的生活经验”,反映出其在品牌策略方面的调整。谷爱凌成为小红书品牌代言人,并在2021年年底入驻该平台后,分享了滑雪装备、训练视频等内容,成功实现了营销与品牌形象的重塑。
与此同时,互联网巨头们纷纷加入种草赛道。1月24日,淘宝推出兴趣社群App“友啥”,以兴趣驱动社交,打造类似圈子的互动平台。1月20日,知乎举办首届内容生态伙伴大会,发布多项计划吸引创作者和MCN加入,试图通过内容种草加强商业化运作。1月5日,抖音App测试“种草”一级入口,内容形式包括图文和短视频。
二、巨头们为何都要做小红书?
- 种草成为广告主对接消费者的最佳方式
近年来,我国互联网产业高速发展,各大互联网企业拥有海量流量,却缺乏与之相匹配的变现方式。广告市场面临压力,CTR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广告刊例花费同比下降11.6%。在此背景下,种草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因其代入感强,更容易引发消费者共鸣。
- 种草模式有效实现平台内部资源转化
各大互联网巨头在种草业务布局上,大多采用在原有优势APP基础上开辟种草社区的模式,给予足够的流量和权重支持,实现流量到收入的转化。
三、巨头们为何还未超越小红书?
- 原有平台属性与种草匹配度问题
任何一个巨头都有自身的平台属性,但种草的核心在于内容。内容属性不强的平台种草难度较大,而内容属性强的平台也不一定适用。
- 种草社区氛围的重要性
小红书的崛起源于内容社区的分享,而非商业化广告推荐。构建一个真正不错的内容社区才能实现有效的种草。
- 吸引UGC的难度
UGC(用户生成内容)是种草的核心资源。各大巨头在流量、技术等方面强于小红书,但缺乏优质内容创作者。
总之,巨头们加入种草赛道是必然趋势,但能否成功取决于平台在商业与内容之间的平衡能力。只有平衡好这两者,才能在种草赛道上取得实质性收获。
本文地址:https://www.2zixun.com/a/443216.html
本网站发布或转载的文章及图片均来自网络,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