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社交的广阔领域中,抖音始终将社交作为其核心竞争力的基石。面对熟人社交关系链的拓展瓶颈,抖音近期的一系列策略调整开始聚焦于“陌生人社交”领域。据Tech星球报道,抖音的“最近访客”功能已悄然启动内测,并逐步扩大其覆盖范围。然而,此功能目前仍需官方推送方可激活。抖音官方透露,该功能仅展示用户过去30天的访问记录,并允许用户自主选择是否开启或关闭该功能,以决定是否在访问他人主页时留下访问痕迹。值得注意的是,若用户选择关闭,则无法查看个人主页的最近访客记录。
据报道,抖音的“最近访客”记录被嵌入在消息页面中,仅展示其他用户对自己的访问信息,而不显示用户对他人的访问信息,形成了一种单向的访客展示模式。此次调整使得“访客记录”这一曾一度淡出人们视野的功能设计再次受到关注。
回顾历史,访客功能在早期的社交产品中颇为流行。例如,在PC时代,以熟人社交为主打的QQ空间和人人网都具备这一功能。在这些基于社交关系建立的内容社区平台中,访客之间的互动往往基于好友关系产生,访客中出现频次较高的往往是现实中已经建立联系的人。因此,QQ空间和人人网的访客功能采用了双向展示(谁看过我/我看过谁)的设计,旨在保证内容社区的活跃度,提升用户的使用粘性。
然而,随着移动时代的到来,用户可以随时随地打开产品,不再受PC时代使用场景局限性的困扰。依靠访客信息来促进产品粘性的意义大打折扣。事实上,在熟人关系中,这种产品设计实际上一直在通过制造社交压力来提高互动和粘性。因此,凭借即时通讯基础功能就获得了足够用户粘性的微信,没有必要通过最近访客的信息来促进用户间的社交互动。
微博的个人主页Tab中,虽然也有“我的经常访问”记录,但也仅展示了用户对其他人的最近访问和经常访问的单边信息,而不显示其他人对自己的访问记录。这更类似于为个人用户开放一个频繁关注的入口,功能实际上更像是微信的常读订阅号,方便优质博主和普通用户之间的内容连接。
在访客记录这个功能设计即将被遗忘之际,抖音却以一个完全相反的逻辑使其“复活”。抖音对访客记录的期待依然是从增加社交互动出发,但它的最近访客仅对被访问者展示访客信息,这意味着它实际上是一个指向陌生人社交的功能。
对于抖音来说,由于内容获取主要依赖于平台算法推荐,用户之间的联系相对较弱。即便是抖音有关注列表,但单列信息流的展示逻辑仍然由算法推荐主导,用户主动选择内容的权力有限。这种算法驱动的逻辑可以提高用户和内容之间的匹配效率,避免因头部KOL势力过大导致后来者曝光机会减少,平台尾大不掉等情况,但也让抖音在内容分发上忽视了人的属性,缺少了社区文化积淀带来的“人情味”。
在这种背景下,随着快手、B站、视频号等平台用户规模的不断扩大,抖音并没有真正甩开这些对手。抖音上的优质内容生产者,同时也会把内容搬运到其他平台。在这种背景下,相比产品粘性优势,抖音社区的薄弱点反而更加可能暴露出来。
因此,抖音并不是为了社交而社交,它是在不断加剧的竞争之下,必须在算法推荐之外找到另一条内容和人之间的联系路径。然而,选择并不多。微博的话题发酵是一种办法。然而,对于微博来说,短平快的图文内容在内容生产上的成本更低,用户间也更容易围绕某一观点表达态度,进行话题讨论。但是短视频的生产门槛以及话题内容的同质化严重限制了抖音在话题上的天花板。
因此,社交成为抖音无法割舍的选择。抖音的朋友Tab便是增加熟人社交的一种途径,希望弥补产品熟人互动的缺失。但用户转移自己的社交关系的成本过于高昂,朋友Tab也因为好友数量太少,而无法保证足够多的内容展示。
根据抖音对外公布的数据,熟人关系尽管在持续积累,但难以达到改变格局的程度。熟人社交的难度促使抖音转向另一个选择——普通用户的陌生人社交。因此,抖音对最近访客的设计,实际上是为用户提供了评论区之外的又一个互动的社交场。
这一功能也让抖音与一些现有的陌生人社交产品思路有所不同。大多数陌生人社交产品是先有聊天社交,后有平台内容;而抖音则是先有平台内容,后有聊天社交。这一次的产品更新虽小,但看起来放不下社交的抖音又找到了一个新的方向。
本文地址:https://www.2zixun.com/a/444712.html
本网站发布或转载的文章及图片均来自网络,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