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0年被誉为“直播电商元年”以来,直播带货行业呈现出迅猛发展的态势,众多网红和品牌纷纷投身其中,直播带货现象日益盛行。然而,在这股热潮的背后,隐藏着诸多不为人知的灰色地带和潜在的欺诈行为。
一、对商家的“坑”
- 坑位费陷阱
直播带货中,坑位费即产品的出场费,其费用与主播的知名度和带货能力挂钩。然而,高昂的坑位费并不一定能够保证销量。一些主播收取高额坑位费后,对产品销售效果并不关心,导致商家面临销量不达预期、坑位费难以回收的风险。更有甚者,一些皮包公司以虚假主播身份骗取商家坑位费。
- 超低佣金诱惑
正常情况下,直播带货的佣金比例在20%-40%之间。然而,部分MCN机构为了吸引商家,将佣金比例降至10%左右。实际上,这仅是吸引商家的噱头。一旦商家入局,MCN机构会以各种理由要求提高佣金比例,如产品质量、利润、推广等。
- 销售额保证陷阱
一些MCN机构承诺保证销售额,但实际上通过掺水、退货等手段获取佣金。例如,某MCN机构与商家合作带货,合同中明确保证1:1销售额,佣金比例为20%,服务费10万元。然而,MCN机构通过虚假销售、退货等手段,最终赚取高额佣金。
- 假直播,真淘宝客
一些MCN机构打着直播带货的旗号,实际上却引导商家走淘宝客路线。例如,某商家与MCN机构合作,签订保量协议,佣金比例为20%,价格必须为历史最低价。然而,MCN机构要求商家使用团长链接,实际上等同于不直播也能卖货。
二、对消费者的“坑”
- 产品价高品次
为了维持价格优势,部分商家降低产品质量,导致消费者购买到假货、残次产品。据新华网报道,江苏某市民杨先生购买了一床标注为100%鹅绒被的被子,实际填充物为垃圾棉。
- 主播和商家唱双簧
主播和商家为了诱导消费者下单,会上演“亏本”戏码。例如,主播假装口误说出商品底价,然后商家或其工作人员出来“骂”价格过高,最终诱导消费者下单。
三、结语
直播带货行业虽火,但商家和消费者都需提高警惕。商家应选择信誉良好的主播和MCN机构,避免陷入上述“坑”。消费者应擦亮双眼,理性消费,切勿被低价诱惑。对于想要投身直播行业的人来说,潜心研究内容、提升自身能力才是成功的关键。
本文地址:https://www.2zixun.com/a/451909.html
本网站发布或转载的文章及图片均来自网络,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