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手突围,腾讯悔棋!

在当前互联网行业的发展背景下,腾讯在短视频领域的不断探索与尝试虽未取得显著成效,但其战略重心逐渐转向,对快手的投资传闻亦屡见不鲜。本文旨在结合这一现象,深入剖析其背后的

在当前互联网行业的发展背景下,腾讯在短视频领域的不断探索与尝试虽未取得显著成效,但其战略重心逐渐转向,对快手的投资传闻亦屡见不鲜。本文旨在结合这一现象,深入剖析其背后的发展态势与原因。

快手突围,腾讯悔棋!网

据媒体报道,腾讯对快手的投资已接近尾声,本轮投资使快手估值达到250亿美元,腾讯持股比例在30%至40%之间。报道指出,此次投资与当年腾讯投资京东的案例相似,双方将成立新的合资公司,腾讯还将向新公司注入资产或资源。

2019年,以“慢公司”著称的快手开始加速发展,从冲刺3亿日活跃用户(DAU)的K3战役,到不断攀升的营收目标,都在表明快手的压力。正如俗语所言:“生于拉新,死于留存。”短视频领域的增长红利已趋近尾声,当触达天花板的那一刻,存量战争正式打响,拥有更多DAU的企业将掌握战争主动权。而错失短视频风口的腾讯,自研短视频应用已有十余款,但微视的表现却显得力不从心,只能远远落后于抖音和快手。

字节跳动的崛起,不仅巩固了其在今日头条和抖音等领域的护城河,还通过多闪、飞聊等社交产品对腾讯进行“挑逗”。面对此局面,腾讯如何坐视不管?因此,“谣言”与“故事”相继浮现。

一、快手核潜艇与字节航母战斗群

得益于流量下沉红利的快手,在过去几年并未经历太多激烈竞争,却实现了快速成长,养成了“慢公司”的企业文化。直至抖音在2018年逆袭,快手才如梦方醒。产品单一的最大影响在于流量池来源单一,一损俱损。为寻求破局,快手开始加强产品矩阵的打造力度,以服务主产品为前提,扩展快手内容生态。从快影、一甜相机等视频图像制作工具,到爱斗地主、快手电丸等游戏领域产品,都在不断补充快手App的战斗力。快手就像一艘性能绝佳的核潜艇,加装了超强的雷达与导弹制导系统。

快手也进行了一些创新产品的尝试,如欢脱、喜翻、笑番视频、哈萌视频等,为快手在各垂直人群中寻找新的机会,但效果尚不明显。反观字节跳动,旗下今日头条为流量航母,抖音、西瓜视频、火山小视频、懂车帝等多款产品被视为巡洋舰、护卫舰,字节跳动打造的内容生态航母战斗群,轻而易举地攻破了一座又一座“城池”。尤其是抖音,截至7月,DAU已达3.2亿,并制定了500亿的年度营收目标,这让快手如坐针毡。

自下而上的快手与自上而下的抖音,终于在二三线城市交汇,并向各自的“敌后”扩张。之前各自发展侧重,如今业务形态与商业模式日渐趋同。于是,快手的突围号角吹响了。

二、腾讯悔棋短视频

在短视频领域,腾讯可以说是“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2013年,腾讯微视开始上线运营,2014年春节期间用户已达4500万。在那个4G未兴的年代,流量贵如油,受到客观因素的影响,腾讯高层做出了战略放缓的决策,从而错过了短视频井喷发展期。直至快手火热、抖音崛起,腾讯才悔棋短视频,在2018年重启微视,并快速打造出十余款短视频产品,给人一种“十八路反王”草莽并起的感觉。

然而,腾讯的“十八路反王”策略在短视频领域产生了水土不服,短视频行业说到底还是内容平台,各App之间视频内容同质化严重,用户并没有更多的欲望去安装太多的短视频App。而腾讯的策略分散了公司资源,本来就是后起之秀,资源不足,也就没有多少可展示的。直至为微视投放30亿补贴,仍未能力挽狂澜,补贴所溅起的水花,没有让小马哥露出笑容,反而让腾讯认识到突围短视频行业的困难。

既然无法打败你,那就买了你。腾讯如此说。相对于觊觎腾讯霸主地位的头条系,腾讯当然更青睐快手。在2017年领投快手3.5亿美元的融资后,2018年又追加了4亿美元,将快手纳入腾讯短视频战略版图中。

“拉老二,打老大”,这是腾讯投资京东后给大家留下的印象。在短视频领域,面对咄咄逼人的头条系“抖音”,腾讯和快手能演绎出什么样的故事呢?

三、这是不是一场翻身仗

且不论本次腾讯再投快手传闻的真实性,只看两者深度合作所能产生的想象空间。移动互联网产品之战看似是流量之战,实则是用户使用时长的争夺战。使用头条系的产品时间长了,那留给腾讯系的时间自然就少了,从而间接导致了所服务商户的曝光时间减少,影响了产品商业化。

互联网多米诺骨牌与蝴蝶效应就是这样产生的。

  1. 用户量的遐想空间

短视频领域,快手在下沉用户中的使用占比占绝对优势。据快手披露的相关数据,其二线城市以下用户的占比达到70%,也就是说快手可以迅速触达二线城市以下的人群。因此,能否获得更多的一二线城市用户,就成了快手的发力点。而腾讯帝国的基础就是社交,用户的社交关系网是腾讯的最后的长城,也是腾讯海量用户的资源池。腾讯自研短视频产品苦于后发无力,而快手不一样,快手的内容基础叠加上腾讯的用户资源池,绝对有想象力。唯一的问题是微信的掌舵者张小龙,这个低调的产品封神者,一直克制着微信的资源使用。微信可以把公众号打造成内容平台,并辅以看一看等功能,从而完成对今日头条的阻击。可是如何接入快手,甚至把用户导流给快手,这都是很大的问题,毕竟微信的产品调性与快手迥异。不过这是两家公司合作的问题,对于快手用户量的提升,腾讯的加入仍然是利好的。

  1. 商业化的加速器

对快手商业而言,除了自生长的营收过200亿的直播业务,广告业务与商务生态也至关重要。细观快手如今的商业生态,小B商家与C端用户的可挖掘潜力非常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快手可以是一个电商平台,也可以是一个商家的营销平台,甚至可以成为商家的CRM系统。这条路腾讯已经走过一遍,从微信服务号到小程序,腾讯在移动端的To B尝试从未停止,趟过河、踩过坑,这些项目实施经验极为宝贵。除了经验,再让我们大胆地想象一下,如果微信的商家服务与快手的商家服务打通,那所形成的商业生态对于小B商家来说,是不是极具诱惑力?

  1. 管理模式的改变

快手的快速成长带来了一个很尖锐的问题,就是管理层的管理能力没有跟上公司的成长速度。小黄车ofo可谓是前车之鉴。员工规模的急速扩张所带来的组织架构混乱是公司从小到大的一道门槛。当然,快手管理层早已意识到这个问题,也在努力解决这个问题,但至今尚未完全解决。如果此时腾讯入局,那就要看宿华的心态了。如果是如鱼得水,那自然两家欢喜,不仅可以内外发力一起解决管理问题,又可以实现两家业务的相互促进。如果是鱼入油锅,那就是油星四射了。

说了这么多,都是快手的得与失。至于腾讯,则可以得到一把阻击字节跳动的利器,不仅仅是防御,更可以进攻,在头腾大战中先夺一局。实话还有一句,快手的品牌形象有点“土气”,但快手不算“丑”。之所以存在令人诧异的视频内容,也无非是想博取关注,让我们看到人之私欲,也让我们知道社会的多样性。产品初心为善,商业不跑偏,平台总会越来越好的。

本文地址:https://www.2zixun.com/a/464494.html

本网站发布或转载的文章及图片均来自网络,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