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每年的春节佳节,中国大地仿佛经历了一场神奇的转变。人们从忙碌的工作中抽身,杯中酒香四溢,将纷扰抛诸脑后。即便是全民狂欢的“吃鸡”游戏,其日活跃用户数也锐减了11%。然而,在宇宙中心五道口的快手大厦,灯火通明,上千人的评审团队全员在岗,无休止地工作。在这“每逢佳节胖三斤”的日子里,快手全力支撑起小城市人情社交的视频生态。
在四五线城市乃至被遗忘的乡村,传统的团圆饭、全家欢歌笑语、甚至老少爷们观看社戏等原本封闭的线下场景,如今都被快手社交化了。即便是微信,也仅仅作为传播的载体,被管道化。今年春节期间,移动互联网消耗了高达84.9TB的流量,这背后正是视频社交的蓬勃兴起。回顾往昔,微信颠覆了短信和电话拜年的传统,支付宝的全民集五福活动风靡一时,曾经的巨头游戏,如今快手也加入了这场盛宴。
一、视频社交:红而不火的背后
一直以来,直播和短视频在行为艺术者和对嘴歌唱家的定位中徘徊不前,群雄并起,却未能统一江山,竞争愈发激烈。平台亟需寻找新的、符合公众认知且不易被指责的变现形式,视频社交便是其中之一。然而,想要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仍需跨越三个门槛:
-
自匹配的容错率:在“看脸”时代,视频社交的门槛颇高。相较于文字和表情符的交流,面对面沟通卸下了昵称和照骗的伪装,需要更强的心理承受能力。以TiKi为例,其上线前对公众接受度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85-90后对实时视频社交的接受度为21%,90-95后为47%,95后高达78%。然而,即便在职场、交友等目的性更强的场景中,实时视频的压力依然存在。当被系统匹配的异性挂断时,心理压力可想而知。
-
细分场景的快速催熟:视频社交究竟应依赖海量用户还是细分场景,一直存在争议。视频显然还不是多数中国用户熟悉并能接受的社交方式。TiKi的60秒切换本质上是一种试错机制,通过更多匹配提高成功率。换句话说,平台希望用户始终停留在交友阶段,而不是通过添加好友建立稳定的熟人关系。因为TiKi深知,在这个场景中,既比不过微信的视频通话,也拼不过陌陌的“一见钟情”。
-
流量下的商业基因:直播和短视频应承载怎样的商业模式,经历了多次尝试。快手围绕魅力型反传统偶像进行商业开发,其效果正被流量放大。然而,内容审核门槛的提高与主流文化的冲突,使其商业价值存在不确定性;一对一交流或群聊,无论是随机匹配还是专业工具化,粘性极强,但过于私密,无法围观,也不存在分享机制,具有反商业化倾向。
二、快手的社交基因
2013年,当程一笑的GIF快手转向短视频时,市场和技术尚不成熟,用户留存率急剧下降。直到程一笑与宿华的“长征会师”,快手才确立了两个战略:一是坚定不移的算法推荐,二是坚持从工具到社交。移动互联网的流量文化放大了普通人的喜怒哀乐,快手从短视频引发的情绪逆反中沉淀出冷静客观的产品哲学。至少在那时,宿华已经敏锐地观察到普通人社交的核心诉求,即原本无人关注的个体通过分享的群体认同获得力量。直播和短视频历史性地降低了这个门槛,用宿华的话说,“照片太安静了,大家都喜欢热闹,快手帮大家解决孤独感”。
-
从趣缘关系到群体认同:互联网最大的价值在于开发并匹配了趣缘关系,使得有相同价值观和趣味爱好的人找到了交流空间,形成了有身份认同的趣缘文化。PC时代,话语权掌握在少数头部精英手中,有小众化倾向。移动互联网推动了内容的即时性和碎片化,直播和短视频拉低了用户门槛,让普罗大众从看客变成主角,也第一次将亚文化推向前台。
-
反达人时代,快手如何撬动封闭社交:在四种最基础的人际关系中,快手在趣缘之外还独占地缘、血缘两种。中国四五线城市和乡村基本是一个人情社会,这在春节表现得尤为明显。280列写着“拍个视频发红包”的返乡列车,带着快手用户完成了千里迁徙,将五道口和后厂村的Kevin、vivien们变回狗剩和翠花,成功串连起中国的两个世界。
-
小圈子自传播正取代流量推荐的作用:这是平台社交属性形成的典型特征。直播和短视频最初都是靠扶持流量网红做大,但平台对红人的控制能力有限,加之内容审核瓶颈,抖音也从“音乐短视频”向“记录美好生活”的定位切换。在可预见的未来,网红的同质化会越来越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快手在远离大城市的地区建立起一个个封闭的传播中继,就能够把每个区域的用户串连起来。
三、视频社交帝国的疆域和边界
在宿华的梦想中,快手通过串连每一个人,记录下这个世界的影像。有人问他准备用多长时间完成这个夙愿,他给出的期限是十年。南齐的开国皇帝萧道成也曾有一个梦想,“使我治天下十年,当使黄金与泥土同价”。大多数人低估了宿华和他的社交帝国之梦,甚至包括快手的投资方在内。
快手的目标并非仅仅是小镇青年的自嗨工具。流量门槛(主要是资费)的降低使得视频社交的崛起成为必然。按照春节三大运营商的数据,视频在移动流量份额中已处于支配地位。但在快手社交帝国的进化路径中(无论快手是否有此野心),谁是模板,谁又是敌人?目前主要的视频社交生态分为几类:
-
交友型:此类APP最多,是陌生人社交的最新亚种。陌陌也是做了直播才突破用户增长瓶颈,再比如TiKi、碰碰等,貌似很火爆,但需求、场景和粘性多少是强行创造出来的。
-
嘴炮型:本质上就是PC时代群组或聊天室模式的升级,但场景上更封闭,在完全陌生的情况下互动体验并不好,表现在谈话质量不高,而且特别刻意。
-
工具型:源动力是业缘社交,至少也是熟人社交,但有个基本逻辑必须搞清楚,熟人是否需要微信之外的社交工具?
快手专注于服务普通人日常生活的记录和分享,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是中国移动互联网一款非常贴近用户、有温度、有生命力的产品。这是腾讯押注快手的主要原因,然而快手的自我进化也许已经超出了腾讯期望的限度。微视在被宣告死亡之后偷偷保持更新,一年后再度复活,恐怕也与此有关。可以说,快手做视频社交的策略就是寻找微博、微信以及其他产品的交叉地带,以熟人、地域、趣缘三个纽带互为关联,静待水到渠成之时,一旦流量资费瓶颈获得突破,就可能成长为足以威胁微信、微博,横跨三四五线城市的社交帝国。
本文作者:虫二,由(我要创富网)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产品推广服务:APP推广服务、广告投放平台、龙游游戏。
本文地址:https://www.2zixun.com/a/464783.html
本网站发布或转载的文章及图片均来自网络,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