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4年,一款名为musical.ly的应用在美国市场崭露头角,并于2015年攀升至全美App Store和Google Play排行榜的顶峰。这一融合音乐元素、以15秒为特色的短视频应用,相较于国内市场,其爆发式增长滞后了约两年。这一现象反映出,随着国内短视频市场的成熟,其在垂直内容领域的创新潜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
音乐短视频的流行并非偶然。当前,该领域已吸引了众多参与者,包括进入中国市场的国外产品以及国内如奶糖等创业团队所打造的应用。随着用户生成内容(UGC)形态的日益丰富,互联网环境逐渐超越了图文的局限,音乐短视频等新型内容形式的兴起显得顺理成章,其走红必然性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
国外成功案例的可复制性 尽管国内外移动互联网环境存在差异,但不可否认的是,国外在文化多元化和开放程度上仍具有优势。在PC时代,国内互联网行业便不乏借鉴国外优秀产品的案例。musical.ly的成功在美国市场得到了验证,其受到众多美国年轻人的喜爱,并多次登顶应用排行榜。国内奶糖等产品的兴起,也与国外同类产品的成功密切相关。例如,小咖秀的创意便源自对德国产品Dubsmash的借鉴。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结合本土化策略,有望催生新的爆款产品。
-
95后群体的潜在价值 根据CNNIC发布的《第39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10-29岁网民占比高达50.5%,其中95后群体已成为互联网的新生力量。以短视频平台为例,美拍和秒拍上的95后用户比例分别高达70%和过半。95后用户在视频消费时间上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且具有自我中心化、娱乐至上、集体孤独、渴望故事等特征。音乐短视频的兴起,恰好满足了这一群体的个性化需求和娱乐精神,降低了培养用户忠诚度的门槛。
-
泛娱乐文化资源的成熟 音乐短视频作为新兴的社交载体,在运营上借鉴了泛娱乐领域的“社交套路”,如吸引明星资源入驻,借助明星流量进行产品推广。然而,与微视等产品的不同之处在于,音乐短视频应用更注重扶持和关注产品内的达人用户。此外,互联网的多元化发展,如场景的多样化,为音乐、影视等场景的延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音乐短视频应用凭借庞大的用户基数和95后群体的个性化特征,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在竞争激烈的短视频市场中,快手作为主要竞争者,其发展轨迹与奶糖等产品存在诸多相似之处。然而,快手与奶糖等产品的定位存在差异,快手更偏向于生活类产品,而奶糖等则更注重娱乐化。此外,内容制作成本也是决定短视频行业生存法则的关键因素。音乐短视频应用通过提供丰富的音乐素材和工具、信息流智能推荐等个性化服务,降低了内容制作门槛,为内容制作成本的竞争奠定了基础。
随着互联网用户的年轻化和个性化时代的到来,短视频行业成为内容领域的新风口。音乐短视频等细分内容领域,有望涌现出下一个“快手”。音乐短视频的兴起,不仅为内容行业带来了积极的信号,也为产业进步提供了动力。从musical.ly到快手再到奶糖,这一系列产品的出现,展现了内容行业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
(本文作者:Alter,由我要创富网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网站地图)
本文地址:https://www.2zixun.com/a/464804.html
本网站发布或转载的文章及图片均来自网络,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