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数字经济时代,数据造假已成为行业内不为人知的普遍现象。自蔡徐坤微博转发量突破亿级大关以来,虚假流量问题便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特别是在电商迅猛发展的背景下,这一问题亦引发了监管机构对网红带货行为的密切审视。
2019年10月17日,在最高人民检察院举办的“食品药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专项行动”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执法稽查局局长杨红灿强调,将对网红食品安全违法行为采取严厉措施。这其中包括对涉嫌违反广告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刷单”、“假评论”等违法行为进行查处。
各大互联网平台也纷纷出台监管措施,以遏制刷量造假行为。例如,爱奇艺已关闭前台播放量显示;微博对评论、转发计数设置了显示上限;快手则在直播间人数超过10万后,直接显示为10W+;抖音在“啄木鸟2019”打击黑产行动中,封禁作弊账号203万,拦截刷量行为5.5亿次。
随着流量红利的逐渐消退,网红为了完成广告主的KPI,整个营销市场在利益驱动下,互联网流量的真实性受到了严重影响。在数据繁荣的背后,是刷假粉、直播间挂协议(即直播间挂虚拟人数)、打榜等营销手段的干预。
反观短视频领域,尤其是以抖音和快手为代表的平台,广告主纷纷将预算倾斜至这片新兴流量阵地,使得短视频营销成为了一个深水区。在这个流量至上的时代,网红唯有摒弃投机心理,才能实现长远发展。广告主同样需要在未来的广告投放中保持警惕,及时发现并规避刷量造假行为。
在短视频领域,刷量主要表现为刷粉丝量和刷互动数据。那么,广告主如何科学化选号,并及时规避刷量行为呢?以下是基于卡思数据(ID:caasdata6)的三点建议:
-
基于六大维度筛选目标KOL:在广告投放前,首先要明确目标受众,并匹配与品牌调性契合的KOL。利用卡思数据商业版中的“智能筛选”功能,通过内容标签、粉丝量、商业属性等六大维度,锁定与品牌风格一致、舆情健康的KOL。
-
深度挖掘目标KOL的商业价值:广告主应查看KOL的基础数据,了解其近期运营状况、粉丝波动情况以及历史发布视频的互动数据。对于持续掉粉、视频互动数据忽高忽低的账号,应予以排除。选择那些能够持续输出优质内容且视频表现稳定的KOL,能为后续的广告投放提供有力保障。
-
实时监测,确保投放费用落到实处:当广告涉及多平台、多红人投放时,实时监测视频数据变得尤为重要。卡思商业版提供的“分钟级监测”功能,支持精确到5分钟的监测频率,长达7天的监测周期,为广告主提供播放数据、互动数据、舆情分析、用户画像等全方位数据,并能够提供虚假、异常流量报警。
总之,面对日益复杂的互联网环境和不断变化的KOL群体,广告主在数据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化选号,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通过上述措施,可以有效规避刷量造假行为,确保广告投放的实效性和品牌价值的最大化。
本文地址:https://www.2zixun.com/a/464825.html
本网站发布或转载的文章及图片均来自网络,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