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0年的新春之际,回顾往昔,不禁让人对2019年的营销格局产生深刻反思。去年春节,我以《2019,新营销开场》为题,对那一年营销领域的变革进行了剖析。所谓新营销,其核心在于以人格为核心驱动社交,以社交推动内容创作,进而以内容吸引流量。这一模式构成了2018年营销的全景图。
随着流量红利的逐渐消退,行业内外普遍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焦虑与迷茫。营销行业涌现出众多新名词、新概念,试图为从业者指明方向。2018年,短视频、小程序风靡一时,KOL、MCN成为热议话题,仿佛成为了营销领域的救世主。然而,进入2019年,这种焦虑情绪愈发明显。为何“南”成为年度热词?因为许多企业失去了方向,陷入了迷茫。
在这一背景下,众多新名词如直播带货、KOC、私域流量等应运而生。这些词汇背后,至少反映了两种心态:一是企业对营销效果的重视,追求增长、带货、品效合一;二是企业在预算受限的情况下,寻求成本效益更高的营销策略。
那么,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企业如何实现增长?2020年又将涌现哪些新名词,它们又将如何助力企业增长?为了解答这些问题,我们需从根本出发,探讨增长的源头。
企业增长的根本性问题可以归结为两个:一是如何从0到1,即如何从无到有地创造一个有市场的产品;二是如何从1到100,即如何让产品迅速壮大用户规模和市场空间。这两个问题分别涉及企业产品的市场适配性和用户扩张性。
市场适配性涉及四个核心要素:目标用户、需求、差异化、场景。首先,企业需明确目标用户群体,包括天使用户、高价值用户、粉丝用户等。其次,深入了解用户需求,区分真需求与伪需求。再次,分析竞争对手,找出差异化价值,建立竞争优势。最后,考虑用户在何种场景下会选择和使用产品。
用户扩张性则涉及五个重要变量:产品、渠道、广告、内容、客户管理。以小米为例,其早期通过用户运营实现快速增长,强调产品超预期、参与感等要素。然而,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小米开始学习OPPO、VIVO等品牌的传统营销模式,通过请代言人、投广告、铺线下渠道等方式,实现销量反弹。
除了产品口碑和渠道流量,企业还有三种增长方式可选:广告曝光式、内容种草式和用户运营式。广告曝光式强调品牌辨识度,通过高记忆度诉求、代言人、强势媒体等元素,让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留下深刻印象。内容种草式则通过有趣的故事和有用的知识,引发用户兴趣和信赖。用户运营式则通过利益裂变、游戏化设计、社交平台等手段,实现获客和用户增长。
总之,无论是广告曝光式、内容种草式还是用户运营式,其增长的关键都在于品牌。品牌辨识度、品牌价值/品牌形象、品牌认同感是企业增长的加速器。在经济形势不佳、企业预算有限的情况下,品牌运营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企业应重视品牌建设,以实现长期、可持续的增长。
本文地址:https://www.2zixun.com/a/464853.html
本网站发布或转载的文章及图片均来自网络,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