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鼠年农历初二这一传统佳节之际,广州的打工族阳秀英及其丈夫,借助智能手机的便利,通过视频通话向远在老家的父母阳建国和阳秀英表达了节日的祝福。这一现象,正是移动互联网时代下,春节庆祝方式变革的一个缩影。
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传统的家庭团聚模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然而,随着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视频拜年成为了一种新的趋势。相较于传统的电话和短信,视频通话不仅能够传递声音,还能直观地展现表情和场景,使得远隔千里的亲人能够感受到节日的温暖。
据快手大数据研究院发布的《2020春晚数据报告》显示,快手春晚直播间观看人次高达7.8亿,用户互动总量高达639亿,创下了春晚史上最高的视频点赞纪录。这不仅体现了数字时代“年味”的新形式,也反映了社会热点信息传播方式的质变。
在互联网的推动下,集五福、抢红包、云拜年等“新年俗”逐渐兴起。中国新经济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新年俗发展趋势报告》显示,集五福、云拜年、抢红包、全家游被选为21世纪“新四大年俗”。与之相对,传统的舞狮、放鞭炮、杀猪、手写春联等习俗正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以支付宝的“集五福”为例,这一活动自2016年推出以来,已成为春节期间的一大亮点。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2020年春节期间,各大平台红包投入总金额已超过70亿。互联网企业纷纷推出各类互动玩法,如集卡、点赞短视频等,以吸引消费者参与。
云拜年作为一种新兴的拜年方式,在疫情期间得到了广泛应用。百度发布的《好运中国年:百度App鼠年春节大数据报告》显示,视频直播、短视频的发展使得云拜年的玩法不断翻新,许多短视频网红和明星也纷纷通过视频拜年与粉丝互动。
微信红包的火爆则源于其偶然性。最初,微信红包只是腾讯企业内部的一个产品,却意外地引发了全民热潮。据微信官方发布的2019年春节数据报告,除夕至初五共有8.23亿人次收发微信红包,这一数据充分体现了互联网时代春节营销的巨大潜力。
互联网企业对春节的拥抱,离不开央视春晚这一平台。自1979年春晚诞生以来,它已成为全国人民春节期间必看的节目。2015年,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春晚注入了新的活力。腾讯和支付宝等互联网企业纷纷与春晚合作,推出红包等互动活动,使得“互联网+春晚”成为了一种新的营销模式。
电影春节档大战也是互联网企业营销的重要手段。字节跳动以6.3亿人民币买下《囧妈》版权,正是看中了用户对春节档电影的喜爱。
总之,在互联网的推动下,春节庆祝方式正在发生变革。传统年俗的逝去是时代发展的结果,而互联网和城市商业实体无所不在的春节营销,正在编制出新的年味。这种变革不仅丰富了人们的节日体验,也体现了传统民俗与时俱进的演变。
本文地址:https://www.2zixun.com/a/464977.html
本网站发布或转载的文章及图片均来自网络,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