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0年12月知乎应运而生,至今已走过九载春秋。在这段历程中,知乎与时代潮流微妙地对峙,既在挑战中收获了成长,又在成长中不断妥协与调整。随着知乎的日益成熟,其原有的用户群体也渐行渐远。那么,你是否依然热爱知乎?
在2015年之前,我毫不犹豫地回答:是的。然而,在那之后,尽管我依然使用知乎,但那份热爱早已不再。在互联网领域,鲜有平台能如知乎般,承载着2亿用户的庞大规模,同时扮演问答社区、搜索引擎、新闻社区、大众点评、情感论坛、第一人称文学网等多重角色。知乎的崛起速度之快,滑落速度之快,都堪称奇迹。然而,在这无数的可能性背后,每一条道路都充满了挑战。
在2015年之前,知乎如同互联网时代的《知音》与《故事会》,是解读时事热点的评论平台,是覆盖从10元到千万级别的导购网站,是影评、乐评和书评的汇聚地,是各专业学科的交流论坛,是百度搜索之外的社会知识宝库,是段子手和网络写手的乐园,是中文互联网最大的UGC平台,也是微博、微信营销号的“救世主”。
然而,2015年之后,“知乎,与世界分享你刚编的故事”成为了互联网上流传的梗。微博橙V“性感玉米”甚至发起了#知乎精英体命题作文大赛#,吸引了近300万阅读量。知乎上关于“知乎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的问题,ID为“李星河”的作者总结了以下五点:
- 答案质量下降,抖机灵现象严重,缺乏实质内容。
- 开放注册导致问题、答案质量下滑。
- 搜索功能不完善,难以找到以前的内容。
- 无脑喷现象普遍,部分用户自以为是。
- 部分内容情绪化过强,以个人利益为评判标准。
与Quora相比,知乎上的有理有据的讨论较少,逻辑混乱、乱扣帽子现象较多,呈现出贴吧化的趋势。
知乎的困局并非仅此,因为“所有的小众最终都败于大众”。2011年,没有人能预料到知乎会在中文互联网上占据如此重要的地位,吸引大量用户,成为微博、人人、豆瓣、天涯等平台的“流量黑洞”。知乎的用户特征中,“三高”群体(高学历、高收入、高消费)是主流,用户普遍以“精英”自居。然而,随着用户的增加,UGC模式下的内容质量开始下滑,社区氛围逐渐恶化。
知乎的发展最终由用户决定,如何在“质量”与“数量”之间找到平衡,是知乎需要面对的挑战。一个小众高端的网站一旦走红,就会面临大量新用户的涌入,导致高浓度价值的稀释。这就是所谓的“社交蒸发冷却效应”。
知乎的用户群体在变化,从最初的高端用户到现在的多元化用户。在这个过程中,知乎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价值体系,如何在商业化和专业化之间找到平衡,保障理性的“公共空间”的同时实现商业盈利。
知乎的破局之路,任重道远。在未来的发展中,知乎需要加强信息筛选,向二三线城市进攻,持续输出优质内容。同时,也需要加强社区氛围的管控,问答人群的筛选,以及违规用户的惩处,以保持“精英知识社区”的氛围。
最后,作为一名七年的知乎用户,我衷心希望我曾经的热爱——知乎,能够在商业化的阵痛之后,再次焕发生机。
本文地址:https://www.2zixun.com/a/466182.html
本网站发布或转载的文章及图片均来自网络,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