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的一次不声不响的更新中,微信对其公众号界面进行了微调,将文章右下角的“好看”按钮改为了“在看”。这一改动虽未触及功能本身,却在表述上带来了一丝变化。微信官方对此的解释是,他们希望用户能够以一种更加轻松无压力的方式分享文章并与好友互动。然而,这种“减压”的背后,是否会对用户对文章的态度产生弱化效果,进而影响阅读量的评估?在2019年的微信生态中,新媒体从业者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首先,微信订阅号和服务号的打开率在2018年经历了断崖式的下滑。尽管整体的新增率为1.84%,而取关率为2.36%,净增率呈现负数,表明用户流失现象严重。然而,对于拥有超过100万粉丝的大号而言,尽管打开率可能较低,但由于用户基数大,新增率和净增率却保持正向增长。这种现象体现了马太效应的普遍规律,即强者恒强。信息过载导致大号内容质量更高、更新更及时,成为用户的优先选择。
根据微梦传媒的数据,2018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热门行业总使用时长占比显示,以短视频为主的自媒体平台用户增长迅猛。短视频成为新媒体人需要关注的新领域。尽管以微信为首的即时通信使用时长有所下滑,但其使用时长仍约为其他平台的四倍左右。因此,微信生态下的流量获取与运营仍然是新媒体人关注的焦点。
在2019年微信生态下,与新媒体人相关的五个关键方向如下:
-
微信矩阵化与流量打通:2019年,新媒体人应注重微信生态下矩阵的流量打通。例如,通过订阅号发布活动信息,引导用户关注服务号,进而通过小程序和社群进行用户互动,实现流量转化。
-
内容形态多元化:近年来,爆款文章的内容形式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图文形式,而是出现了更多漫画、音频、短视频等形式。漫画式内容因其表现力强、传播性好等特点,更受市场欢迎。
-
品牌化与个人IP化:公众号如“末那大叔”通过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增强了用户粘性和活跃度。人设的设定应具有清晰的人物形象、个性鲜明,并尽可能真实。
-
公域与私域流量并行:公域流量和私域流量的并行运营,即用户思维与营销思维的结合,是当前的趋势。私域流量具有所有权,可以作为存储池,而公域流量则更多是使用权。
-
电商变现新探索:内容电商和社交电商成为新的变现方式。例如,“女神进化论”通过高质量内容和社群运营,实现了电商复购率的提升。
对于新媒体人的未来,个人和企业都面临着焦虑。然而,新媒体人并非依附于某一平台,而是需要建立自己的能力体系。新媒体人需要具备内容创作、用户运营、市场营销等多方面的能力。新媒体人拥有更多的尝试和选择机会,无论是成为内容专家、运营专家,还是市场营销专家,甚至是CEO,都有可能实现职业的快速成长。
本文地址:https://www.2zixun.com/a/466544.html
本网站发布或转载的文章及图片均来自网络,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