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业化的浪潮中,对于企业而言,商业化本身并非负面标签。然而,商业化进程中的急功近利往往伴随着一系列负面联想,如娱乐化、碎片化,以及硬广告的泛滥,这些都可能损害用户体验,并导致原本小而美的社区风格丧失。实际上,这些现象并非商业化本身,而是由于商业模式存在缺陷所引发的副作用。
以快手为例,这家互联网公司自2018年起便开始对其商业版图进行顶层设计。2018年6月,快手推出了快手小店,2019年6月正式成立电商部门,2020年9月,其两款商业产品磁力聚星和快手粉条全面接入公域流量,2021年1月,快手向港交所递交上市发行方案,股份代号为1024。随着商业布局的深入,快手正逐步消除外界对其的固有偏见。
在快手第二届光合创作者大会上,公司并未将焦点放在直播或电商上,而是多次提及“普惠原则”、“收入翻番”和“扶持生产者”等关键词。这表明快手可能正在向公域流量池倾斜,以实现更广泛的商业影响。
本文旨在解构快手商业化的演变路径,并探讨以下三个问题:
- 风向转变:为何今年快手特别强调视频创作者的重要性?
- 从私域到公域流量倾斜:在商业化逻辑上,快手试图向外界传达何种信息?
- 对于短视频平台而言,下一轮信任经济的取胜关键是什么?
在光合创作者大会上,快手展现了其转变的迹象。目前,快手的三大营收板块为直播、线上营销和电商。据快手2020年第四季度及全年业绩报表显示,线上营销板块全年收入达到219亿元,同比增长194.6%,而电商和其他服务全年收入为37亿元,去年同期仅为2.6亿元。尽管直播打赏业务收入可观,但其增速放缓,年同比增长仅为5.6%,远不及商业化广告的潜力。
快手高级副总裁马宏彬在大会上表示,磁力引擎在过去一年里取得了显著进展,其收入已超过直播成为公司最大的收入来源。快手计划在2021年更加聚焦内容营销,实现品牌广告的多倍增长。
去年,快手电商GMV达到3812亿元人民币,相较于2018年的9660万元增长了近4000倍。尽管快手不是最早涉足直播电商的公司,但却是过去三年增长最快的。然而,快手的亏损也在逐年扩大,2020年全年亏损达到79亿元,主要原因是增加营销开支和生态系统建设。
直播电商是一场长期战役,快手在电商领域的布局旨在实现围绕短视频的完整商业变现闭环,包括支付、物流、广告工具和平台治理等基础设施,这些都是高投入的领域。
快手在短视频广告营收板块面临的竞争相对较小,除了日活超过6亿的抖音外,几乎没有其他竞争对手。快手通过其“飞轮”三步法,即通过营销推广扩容流量基本盘,帮助达人主播聚集粉丝,连接广告主和创作者之间的商业合作,从而实现商业变现。
快手的光合创作者大会重点介绍了“磁力聚星”和“快手粉条”,这两款产品旨在为内容营销提供助力。快手粉条为超过4600万社区用户和480多家机构提供服务,帮助创作者从策划到数据分析实现全方位效果评估。磁力聚星则旨在连接广告主和创作者,实现精准的商业合作。
快手的“信任经济”是其商业生态的核心。直播电商可以通过优质产品和售后服务建立信任,而短视频广告则依赖于粉丝和创作者之间的信任感。快手通过原创保护、流量推广和内容拓展等措施,旨在打造更具商业价值的私域生态。
快手在原创保护方面采取了严厉措施,处理并帮助创作者找回被搬运者侵占的粉丝。同时,快手还引入了更加合理的流量分发评估体系,包括长期价值、粉丝价值和传递有用消费信息等指标。
综上所述,快手正通过一系列策略和产品,努力在短视频平台上实现商业化,同时维护和增强创作者与粉丝之间的信任关系,以实现可持续的商业增长。
本文地址:https://www.2zixun.com/a/466634.html
本网站发布或转载的文章及图片均来自网络,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