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新营销推广流量解析!

在探讨2018年的营销现象时,不得不提及世界杯期间多款颇具争议的广告作品。其中,知乎的刘昊然篇以其反复追问的语气——“你知道吗?你真的知道吗?你确定你知道吗?有问题,上知乎。”

在探讨2018年的营销现象时,不得不提及世界杯期间多款颇具争议的广告作品。其中,知乎的刘昊然篇以其反复追问的语气——“你知道吗?你真的知道吗?你确定你知道吗?有问题,上知乎。”——巧妙地延续了杨幂在“溜溜梅”广告中的经典台词风格。马蜂窝的黄轩篇则通过不断重复“旅游之前先上马蜂窝”的口号,强化了品牌印象。而BOSS直聘的广告则通过反复强调“找工作,直接跟老板谈”,旨在凸显其平台特色。

2019新营销推广流量解析!网

对于这些广告,批评者认为它们过于刺眼、低俗,损害了品牌形象。然而,支持者则指出,尽管存在争议,但这些广告确实提高了下载量,增强了品牌记忆度。对此,我认为批评者的观点并未触及问题的核心。在世界杯期间,这几款广告在央视投放了超过一亿元的预算,每天高频次曝光,其效果不言而喻。即便广告内容不够精良,巨额的媒介费用也足以保证其有效性。

以瓜子二手车为例,尽管其广告在创意上并不出彩,但凭借超过10亿元的媒介预算,广告铺天盖地,使得消费者难以忽视。这表明,广告的“效”更多体现在媒介费用的效果上,而非创意本身。

再来看知乎、马蜂窝、BOSS直聘的广告,它们深谙传统广告的洗脑技巧,将15秒广告拆分为三条5秒广告,并重复广告语,形成强烈的视听冲击。这种复读机式的洗脑广告,配合高频率的媒介投放,确实能在短期内吸引注意力,使品牌记忆度提升。

然而,仅仅记住品牌是否就足以构成成功的营销?以知乎为例,尽管其世界杯期间的广告提升了知名度和用户基础,但核心用户对知乎的失望和离心现象也日益明显。知乎对自身的定位和价值观缺乏清晰表述,这也是营销过程中应传递给用户的信息。

回顾2018年的营销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单纯的知名度提升并非营销的全部。李奥贝纳曾言:“如果你想标新立异,你可以早晨上班时,嘴里叼只袜子。”虽然叼袜子能吸引眼球,但并非长久之计。传统广告的两个宿命:要么被忽视,要么被厌恶,揭示了传统营销的局限性。

在流量红利逐渐消失的背景下,蒙牛投入20亿元进行世界杯营销,却不及花费几千万元的华帝凭借“法国队夺冠,华帝退全款”事件取得成功。这表明,传统硬广投放的营销模式已显疲态,而基于内容的事件营销则更具吸引力。

在2018年,内容营销成为关键。从李宁纽约时装周走秀到老干妈进军时装界,再到抖音的《第一届文物戏精大会》,优质内容正成为驱动流量的核心。然而,内容营销并非简单的流量推广,而是需要通过社交平台进行传播。

微信的改版反映了社交推荐机制的重要性。从编辑推荐到社交推荐,再到算法推荐,微信不断优化内容分发机制,以提升用户体验。社交驱动内容,而内容则需要通过社交来传播。

在拼多多和瑞幸咖啡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社交裂变的威力。通过利用微信平台和社交关系,拼多多和瑞幸咖啡以极低的成本获取了大量用户。这表明,在流量红利消失后,社交裂变成为获取用户的新途径。

最后,人格成为驱动社交的关键。从《创造101》中的王菊和杨超越,到杜蕾斯和江小白的文案,鲜明的人格和风格成为吸引粉丝和提升品牌影响力的关键。在新营销时代,人格驱动社交,社交驱动内容,内容驱动流量,构成了全新的营销模式。

本文地址:https://www.2zixun.com/a/466687.html

本网站发布或转载的文章及图片均来自网络,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