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运营:停更“双微一抖”的12条冷思考!

近期,关于“双微一抖”是否应暂停更新的讨论在业界引起了广泛关注。众多业内人士纷纷向我咨询:今年是否真的会暂停“双微一抖”的更新?新媒体行业是否走到了尽头,是否需要转型?企

近期,关于“双微一抖”是否应暂停更新的讨论在业界引起了广泛关注。众多业内人士纷纷向我咨询:今年是否真的会暂停“双微一抖”的更新?新媒体行业是否走到了尽头,是否需要转型?企业是否还应继续投入资源于新媒体领域?以下是我对这些问题进行的深入分析和解答:

新媒体运营:停更“双微一抖”的12条冷思考!网

首先,回顾我在年初发表的《2019新媒体行业深度预测:老树发新芽,行业第二春》一文中的核心观点:优质内容、高效运营和优质平台将引领价值回归。价值回归意味着优质内容的凸显和低质内容的淘汰。因此,新媒体账号的停更现象,对于垃圾账号而言,在行业周期中是正常现象,无需过度担忧。

其次,公众号的停更比例一直较高。据腾讯2017年发布的数据,公众号数量已超过2500万,而月活跃账号仅为350万,活跃率不足14%。在活跃的350万公众号中,10万以上粉丝量的微信公众号有25万个,100万以上粉丝量的微信订阅号约为1700个,而300万粉丝以上的微信订阅号仅有173个。按照当前3%的行业打开率,10万以下账号的正常阅读数常年低于3000,其数量超过公众号月活数的90%。由此可见,底部账号因增长乏力、打开率持续走低,部分账号出局是必然趋势。

当然,停更的驱动力可能并非仅仅来自小编,而是企业老板。毕竟,老板们不愿意每天在朋友圈发布阅读量只有几十或几百的文章,这有损企业形象。有些企业为了做新媒体而做新媒体,没有真正理解新媒体背后的目的。

那么,企业做公众号的目的是什么?一般来说,企业做新媒体有三种目的:媒体品牌、产品服务和商品售卖。以媒体品牌为目的的公众号,因其传播为核心目的,受打开率下滑的影响较大。实际上,以产品和销售为目的的企业,正迎来最好的时代。例如,小程序的加持使得产品类公众号依然拥有大量红利,如小年糕、糖豆广场舞等。在微信生态中,拼多多、云集微店等平台也取得了显著的销售成果。

新媒体发展至今已历经三个阶段:1.0阶段为编辑时代,优质内容自然得到传播;2.0阶段为运营时代,大家集中去做粉丝,打通社交关系;3.0阶段随着小程序等技术的出现,配合社群等,新媒体单独可以作为平台业务出现。目前,绝大多数企业新媒体的认知还停留在2.0阶段,很多传统企业甚至停留在1.0时代,认为新媒体只是一个单纯编辑做的事。

同时,新媒体小编们也到了不得不转型的地步。简单来说,就是编辑归编辑,运营归运营。工作将更加细化。从1999年的BBS时代到如今,新媒体运营所需的技能点越来越多。微信生态内,随着微信功能的迭代,对运营的技能点要求既广度又深度。对于新媒体人来说,T型成长将成为主流,即一专多能。

对于新媒体传播来说,造事件越来越难。从2014年的凡客体后,很难再看到企业做一次全民皆知的campaign。因为现在的人的兴趣和媒体的分布都太分散。媒体从几个中心化的大陆变成了弱中心化的小岛。在工业化时代,媒体是集中的,只要集中投放几个媒体,就万事大吉。所以才会出现之前厂家去北京梅地亚中心采买央视广告就像捡钱一样,隔着屏幕就能听见哗啦啦的钱。同时,人和人聚集的状态也发生了改变。人的社交由很多个兴趣或者社会关系组成的圈层,传播击破圈层需要钱也需要运气。

传统的公关以单纯曝光为考核的时代将会过去。在上家公司时,我在公关部门,我们的指标就是看整个活动覆盖的UV,PV不需要以销量为考核。类似于之前竖版百雀羚刷屏,如果后面不带销售链接,估计会被老板打断腿。品销合一是必备的。

比起“双微一抖”的企业标配,更准确的是企业搭建新媒体矩阵。具体搭建方法可见8700字详解,新媒体矩阵搭建不完全指南!当然,矩阵不一定非揪着微信、微博、抖音不放。一般企业只有两种玩法,一种是有产品找流量,要么就是有流量找产品。一般来说,前者居多,根据产品最重要的是合适的流量。比如有家企业就盯着知乎做,2个人月产值超过30万。快手比起抖音更像“微信朋友圈”,在快手上很多卖货也能风生水起。

贝索斯曾说:“比起那些变化的,我更关注什么是不变的。”做新媒体也是如此,要抓住不变的稀缺能力和资源。例如,从1997年老榕在四通利方写的网络爆文《大连金州不相信眼泪》,48小时内点击破数万(当时全国互联网网民才62万)。到节前被封的刷屏《寒门状元之死》,好的故事一直都有大流量,当然后者是虚构的故事。

那么,如何制作优质内容呢?事实上,90%的人确实不适合做内容。好的内容是一门手艺活,虽然可以被工业化批量复制,但毕竟细嚼无味。那么为什么还有这么多“无价值”的内容呢?其实对一部分人来说始终是有价值的。毕竟信息差永远存在,很多人群思辨能力短时间内无法提升。

那么,如何汲取之前的营养呢?很多时候线上产品是线下某种镜像。抖音更像是个人电视台,所以抖音上卖货的可以看看电视购物是怎么做的。之前有家做社群卖课做的很好的机构,他们的本质参考的线下会销的流程。你去听一场线下的会销,在哪些环节引发情绪,哪些环节说价格,都可以映射到线上。

正如狄更斯所说:“现在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这完全取决于你的判断。”14年时候,很多人说不要做公众号了,这玩意没法变现。从微博转型到微信的十点读书没相信,17年营收超4000万。15年的时候,很多人说公众号做啥投放,自己涨粉不也挺好的嘛。广点通投放爱好者“一条”没相信,不到一块钱的单个粉丝成本买了几百万的量。16年的时候,很多人认为公众号增长太慢了,没啥新机会了,之前半年只涨了7000粉的“有书”没相信,后面通过社群裂变半年涨了近千万。17年的时候,很多人说公众号靠内容涨粉太慢了,老老实实买粉吧。“夜听”死磕音频的刘筱没相信,现在3000万的粉丝。18年的时候,很多人说H5别做了,都去做小程序涨粉吧。有家算命的靠H5也做到了上亿。去年很多人说服务号被玩烂了,但是我们认为其功能开发属性强,模板消息+客服消息依然是涨粉利器,坚持做9个月单个粉丝不到5毛钱涨了500万的粉丝。在新媒体时代,你必须要独立地分辨什么是信号,什么是噪声。先看到,然后继续赶路。就像爱丽丝梦游记里面红皇后所说的那样:“为了保住自己的位置,就要用全力奔跑;要想去别的地方,就要用比你现在至少两倍的速度奔跑。”

本文地址:https://www.2zixun.com/a/466714.html

本网站发布或转载的文章及图片均来自网络,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