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8年,随着抖音的迅猛发展,短视频成为了公众关注的焦点。与此同时,Vlog这一新兴的媒介形式也逐渐进入公众视野。到了2019年,Vlog是否能够迎来其发展的转折点?对于众多国际用户和留学生来说,Vlog早已不是新鲜事物,YouTube上早已形成了相对成熟的Vlog内容生态。然而,对于国内的大多数用户而言,Vlog仍是一个相对陌生的概念。
在2018年上半年,Vlog已经开始受到媒体的关注和讨论。到了年底,各大视频平台纷纷掀起了一股Vlog热潮。微博宣布成立了“Vlog学院”,抖音放宽了5分钟长视频的权限,腾讯的yoo视频APP也被视为在Vlog领域发力。然而,Vlog在国内的发展情况如何呢?
一、Vlog:小众娱乐还是大众趋势?
尽管Vlog在国内已有超过一年的发展历程,但顶尖的Vlogger数量依旧有限,如井越、竹子等,以及欧阳娜娜。Vlog内容并未像短视频那样迎来爆发式的增长。实际上,绝大多数用户对Vlog并不熟悉,它依旧保持着小众化的特点。在国内,Vlog这类视频形态的变现也存在一定的挑战,与YouTube的成熟体系相比,国内全职从事Vlog创作的创作者数量寥寥无几。
相较于短视频,Vlog的拍摄并非易事,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也难以达到“记录生活”的目的。这主要归因于以下三个原因:
-
拍摄的心理障碍:Vlog的拍摄通常需要博主面对镜头进行讲述,这对于初学者来说是一个较大的心理门槛。大多数人拍摄周围事物并无难度,但亲自入镜进行讲解,需要自然面对镜头,并具备一定的“综艺感”,同时在公共场合下经常在大众视线下对着镜头讲解,这对个人的心理素质提出了较高要求。
-
素材和话题的缺乏:Vlog的初衷是通过视频记录生活,但多数人的生活缺乏亮点,难以吸引他人的观看兴趣。由于人们的猎奇和好奇心理,他们更喜欢观看自己日常生活中少见的事物,这也是为什么目前大多数Vlog内容都是旅游记录,且许多Vlogger是海外留学生。当然,并非只有常规无趣的生活无法拍摄成受欢迎的Vlog,但这需要对Vlog的主题内容策划有更高的要求,或者Vlogger本人要有趣、能吸引观众。
-
制作门槛较高:与短视频可以直接在手机上处理完成不同,Vlog的后期制作相对复杂。尽管不需要灯光、道具、场面调度等,但在拍摄过程中需要具备一定的剪辑思维,以及剪辑、音效、配乐甚至字幕等后期制作能力。总体来说,Vlog的制作是一个具有一定门槛的工作,普通小白确实需要学习相关技能。
由于上述门槛,导致Vlog的优质内容始终稀缺,且无法让大众广泛参与。因此,Vlog很可能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将是少数人的游戏。
二、Vlog的定义:模糊还是清晰?
尽管Vlog被频繁提及,但其定义却一直模糊不清。人们可能知道papi酱、毛毛姐这类虚构类段子视频并非Vlog,而井越、竹子这类生活游记内容的视频则是Vlog。但对于美妆视频、吃播、手工耿、华农兄弟、史里芬等,人们可能难以判断。实际上,目前许多被称为Vlog的视频更多是一种“栏目”,如史里芬的河北猎奇系列视频,尽管标注为Vlog,但实质上更像是节目化的走访记录。如果从狭义的角度来看,目前的Vlog主要指游记性质的个人生活视频日志;但如果将Vlog与blog对应,那么Vlog就是一种个人的视频表现形式,与内容关系不大,就像在博客上记录生活一样,也可以写小说、段子等。
三、Vlog拍摄:套路化还是创新?
从目前来看,抖音等平台上的游记、美食、日常类Vlog内容大同小异,同质化严重,导致Vlog缺乏吸引力。许多活跃的Vlogger在从事Vlog拍摄前已经是具备一定流量的网红,如井越在人人网时代就是网红,而深夜发媸徐老师更是自媒体大V。以游记类Vlog为例,其真正的差异点更多在于剪辑、旁白等风格化的要素和包装,而非博主生活内容的独特性。许多游记类Vlogger开始以“心灵鸡汤”的方式包装Vlog,采用小清醒的拍摄风格,配上文艺感的旁白台词,最终无非是想传达关于勇气的人生感悟。对于美食类Vlog而言,大多数内容都在拍摄制作精致早餐的过程,除了Vlogger的人格魅力外,内容差异性并不大。实际上,对于Vlog而言,目前的状况是“品类即产品”,除了个别具有特色的Vlogger外,各个细分领域的Vlog内容相似度较高,制作思维较为局限,若没有主题性的内容策划,很容易让人产生审美疲劳,这也是Vlog一直没有破圈的一大原因。
四、快手:中国化的Vlog平台?
从用视频记录生活的角度来看,快手可能更像是中国化的Vlog平台。与B站、微博、抖音上千篇一律的游记、留学生日常、美食制作等内容不同,快手的短视频没有“中产”标签,让许多观众看到了更多不同人群的普通日常生活,尽管时长较短。例如,在快手上,人们可以刷到分享异域生活的西藏博主、高位截瘫的博主分享日常生活、常年在路上的卡车司机在路边做饭生活等。这些人的生活与大多数人相去甚远,从好奇和猎奇的角度来看,都能引起许多用户的关注。或许面对微博、抖音等平台对消费升级“Ins风”Vlog的追逐,快手能够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面向下沉市场的Vlog发展道路。
本文地址:https://www.2zixun.com/a/466718.html
本网站发布或转载的文章及图片均来自网络,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