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6年的科技行业年度盘点中,“短视频”一词并未跻身十大热门词汇之列,尽管快手凭借X博士的报道《残酷底层物语,一个视频软件的中国农村》已经崭露头角。然而,到了2017年,短视频依旧未能进入榜单,但预测者普遍认为,2018年这一词汇必将占据科技行业十大热词的一席之地。事实上,引领这一趋势的并非快手,而是一款名为“抖音”的应用程序。在许多人认为移动互联网已无新意之时,抖音异军突起,频繁跻身App Store排行榜前二十名。
去年11月,短视频类应用尚有400余款,但截至本文撰写之时,这一数字已飙升至651款,短短一年间新增250余款应用,这一增长速度充分体现了“抖音”效应的魔力。互联网行业历来如此,每当某一产业兴起,其他企业便会纷纷跟进。团购、智能硬件、O2O、网络直播、个性化资讯平台等产业都曾经历过类似的热潮,短视频行业如今正步其后尘。
在这股由抖音引发的短视频热潮中,追逐者并非像今日头条那样专注于流量生意的百度,也不是零售巨头阿里、京东、苏宁,而是腾讯。腾讯之所以如此热衷于追逐抖音,是为了在短视频领域赢得与抖音的竞争。至于为何不是快手,原因有两点:一方面,腾讯曾是快手的投资方,追逐快手可能会被视为不厚道;另一方面,抖音相较于快手,更符合腾讯的品牌气质。
短视频对移动互联网行业的最大冲击在于,它可能会抢占用户的使用时长。当用户在抖音、快手等平台上花费大量时间后,其在游戏、音乐、视频等娱乐业务上的时间投入就会相应减少,进而影响金钱投入。腾讯便是受到这一冲击的互联网公司之一。腾讯为了在短视频领域取得胜利,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据郭静的互联网圈观察,腾讯在产品层面推出了10款短视频产品,包括微视、速看视频、MOKA魔咔、闪咖、下饭视频、MO声、有视频、DOV、猫饼、腾讯云小视频。其中,腾讯对微视的投入最为巨大,但微视的发展历程颇为曲折。
微视的第一个版本于2013年9月28日上线,当时快手刚刚从GIF制作工具转型为短视频社区,抖音、西瓜视频、火山小视频等产品尚未问世,甚至连马化腾都亲自上线支持,发布了4条微视内容。然而,到了2015年上半年,微视产品部总经理邢宏宇离职的消息传出,微视随后被并入腾讯视频。2017年3月,微视正式宣布将于4月10日起关闭应用。微视的关闭并非短视之举,原因如下:
1)当时的微视并未找到清晰的盈利模式。与如今抖音、快手的盈利模式相比,当时的短视频+直播模式尚未流行,直播这一盈利点也难以实现。广告模式的前提是有足够多的用户量、下载安装留存率以及活跃度,而当时的微视在这方面的表现并不理想。
2)当时的算法并不成熟。抖音、快手流行的背景是,国内移动互联网产业链已经相对成熟,算法、技术、人工智能等方面的成熟度远高于2015年。抖音并非横空出世,而是基于今日头条在用户数据、技术、算法、个性化等方面的积累而发展起来的。
3)当时的短视频MCN机构并不多。真正改变短视频走向的,少不了短视频MCN机构的推动。明星和用户可以带来流量,但专业的MCN机构能够为平台持续贡献高质量的内容。
微信、QQ、QQ空间大力扶持微视。自从宣布微视复活后,腾讯对微视的重视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腾讯旗下多款产品为微视“开路”,包括打通QQ音乐曲库、与QQ空间打通等。微信甚至在朋友圈发布页加入了微视的推广广告,取得了显著效果。
腾讯公布的2018年Q2季度财报显示,该季度QQ智能终端月活跃账户数达到7.09亿,微信和WeChat的合并月活跃账户数达到10.58亿,QQ空间智能终端月活跃账户数达到5.43亿。这三款腾讯系社交产品都在对微视进行各种扶持。
收购猫饼不同于微视、速看视频、MOKA魔咔、闪咖等腾讯嫡系产品,猫饼由知名产品经理纯银(原名郭子威)创作。纯银在微博上透露,猫饼的开发团队用一年时间实现了强大的视频编辑器。猫饼的iOS版本最后一次更新是在被收购前三个月,而安卓版本也未被更新。截至目前,猫饼App仅支持微信登录,显然腾讯收购猫饼后并未好好梳理其与腾讯内部的关系。
除了微视、猫饼外,腾讯其他短视频产品的表现并不理想。例如,腾讯云小视频、MOKA魔咔、下饭视频、速看视频等,这些产品在褪去腾讯光环后发展并不顺利,彼此独立运作,内耗明显。
除了在产品上积极布局,腾讯在短视频领域的投资也非常活跃,包括收购猫饼,直接投资快手和梨视频等。在短视频赛道上,阿里巴巴、百度等其他巨头也纷纷布局,但力度显然不如腾讯。
总之,腾讯在短视频领域的布局有利有弊,市场最终将选择最后的成功者。成则腾讯的举措值得肯定,不成则可能会招致一片骂声。
本文地址:https://www.2zixun.com/a/467076.html
本网站发布或转载的文章及图片均来自网络,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