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2018年中国网络直播营销市场研究报告》的数据,2017年中国网络广告市场规模预计达到近4000亿元人民币,占据整个广告市场的超过50%份额。这一数据凸显了网络广告市场的迅猛发展态势。随着网民数量的持续增长、数字媒体使用时间的延长以及网络视听业务的飞速发展,预计未来几年,传统媒体如报纸、杂志、电视的广告市场份额将继续萎缩,而网络广告市场将持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数据来源:艾瑞咨询)
这一趋势表明,网络广告市场规模正呈现出千亿级的增长趋势。在2017年,网络广告的关键词集中在“智能化”和“原生化”上。广告主对网络广告的运用日益熟练,广告类型也随着原生广告的发展而不断演进,广告与内容之间的界限愈发模糊。那么,当前主流的移动程序化广告有哪些类型?它们各自的特点和优势是什么?广告主应如何进行选择?
一、信息流广告 信息流广告是目前最流行的广告形式,它出现在社交媒体用户的动态浏览中。主要形式包括: 1. 大图模式 2. 三图模式 3. 图片拼接模式 4. 九图模式 5. 评论区广告 6. 功能区广告 7. 视频模式
优势: 1. 对用户的干扰较小,用户体验较好,用户对广告的容忍度较高; 2. 展现形式丰富多样,能够与创意完美结合,更符合现代人群的兴趣,易于激发受众的主动性,促进接受、分享和二次传播; 3. 信息流广告与内容结合日益紧密,更易绕过广告屏蔽软件,有效提升品牌广告率,节省广告预算。
痛点: 1. 随着信息流广告的普及,人群红利逐渐消失,对运营者的创意内容输出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投放建议: - 注重场景化营销,结合受众喜好设计场景高度融合的物料,提升广告吸引力和点击率; - 内容营销是关键,创意内容需吸引受众注意力,素材和创意需相辅相成; - 巧用落地页承载流量,通过热图工具分析用户行为,针对性优化,提高转化率。
推荐平台:微博、知乎、QQ、微信、今日头条、陌陌、美图、抖音、快手等新闻类和社交类APP。
二、Banner广告 Banner广告以横幅广告的形式出现,通常位于APP界面的顶部或底部,形式包括图片、滚动图片、GIF图和文字链等。
优势: 1. 对受众干扰小; 2. 制作相对简单; 3. 竞价成本低。
痛点: 1. 展现形式单一,展示位不够突出,容易被用户忽略; 2. 定向不精确或展示粗糙可能影响用户体验。
投放建议: 1. 注意文案与图片的搭配,主题明确,卖点突出,色彩协调; 2. 选择合适的尺寸,如32050、640100等; 3. 动态Banner比静态效果更好,动效需简单抓人,但不要分散主要信息。
推荐平台:大多数平台都有Banner广告位,尤其在工具类APP中底部Banner较为常见。
三、插屏广告 插屏广告通常在游戏应用暂停、过关、退出等时刻弹出,避免干扰用户正常体验。
优势: 1. 尺寸大,利于吸引眼球; 2. 目光集中,点击率相对较高。
痛点: 1. 容易造成误点,浪费广告预算。
投放建议: 1. 广告尺寸最好等于或大于手机屏幕的一半,如600600、600500等; 2. 注意与应用的协调性。
推荐平台:游戏类、视频类APP。
四、开屏广告 开屏广告在APP启动时全屏展示3-5秒(可选跳过),形式包括图片、短视频或Flash等。
优势: 1. 用户干扰小; 2. 加强品牌记忆度; 3. 制作精美,增强用户认可度。
痛点: 1. 价格较高; 2. 素材审核严格。
投放建议: 1. 推广预算有限不建议投放热门APP开屏广告; 2. 注意素材尺寸,如640960或7201280,并提前送审。
推荐平台:大多数APP都有开屏广告,如微博、美图、天猫、墨迹天气、搜狐新闻、美柚等。
五、视频贴片广告 视频贴片广告以视频形式出现,分为前贴、中贴、后贴,时长从5秒到60秒不等。
优势: 1. 视频形式增强广告冲击力和记忆力; 2. 媒体资源优质,品牌曝光质量高。
痛点: 1. 价格偏高; 2. 素材制作复杂; 3. 可能影响用户体验; 4. 与用户碎片化时间使用习惯相违背。
投放建议: 1. 素材需精美,吸引注意力,减少反感度; 2. 推广预算有限不建议投放视频贴片广告。
推荐平台:优酷、爱奇艺、搜狐、腾讯视频等视频平台。
结语 关于广告投放形式的详细介绍如上所述。建议广告主在选择广告投放时,应根据自身营销目标进行精准选择。只有选择符合推广要求的广告形式,才能更好地实现营销裂变效应。
本文地址:https://www.2zixun.com/a/467372.html
本网站发布或转载的文章及图片均来自网络,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