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用户增长放缓,市场进入存量竞争阶段
2018年上半
2018年上半年,中国移动互联网领域呈现出一系列显著的发展态势和竞争格局。以下是对该时期移动互联网发展的深度分析与综述:
一、用户增长放缓,市场进入存量竞争阶段
2018年上半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仅增长了2000万人,基础总量达到11亿。尽管用户规模庞大,但增长速度明显放缓,反映出市场已进入存量竞争阶段。人均单日APP使用时长接近5小时,显示出用户对移动互联网的依赖程度加深,同时也预示着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
二、核心流量集中,超级入口地位稳固
社交领域的微信、购物领域的淘宝等“超级入口”依旧牢牢占据着核心流量。强者恒强的局面已经形成,体系之争也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新巨头如小米系、美团系、头条系等也在以体系化战略进行抗争,试图打破现有格局。
三、资本市场和用户对新巨头耐心渐失
在资本急于退出、故事无人问津、用户收紧钱袋的年代,服务是否刚需、边界是否清晰、盈利是否明确成为关键。新巨头们面临着资本市场和用户的双重压力,需要更加注重核心竞争力的打造。
四、移动互联网发展综述
- 经济增速放缓,上市潮涌现
中国移动互联网经济增速虽逐步放缓,但仍为GDP增速的3.25倍。在资金面紧张和香港“认可同股不同权”新政等因素的刺激下,2018年上半年迎来新一轮上市潮。
- 用户规模增幅收窄,新的流量洼地出现
中国移动互联网活跃用户规模缓慢增至11亿,2018年上半年仅增长2000万。微信生态红利显现,月活跃用户规模已达9.3亿,微信公众号数量超2000万,微信小程序迅速发展,成为新的流量洼地。
- 黑马产品爆发力强,头部竞争格局变化
黑马产品如旅行青蛙、抖音短视频等在短时间内迅速崛起,对百万级、千万级用户的获取时间越来越短。以“吃鸡”为代表的飞行射击游戏行业增速最高,亿级用户规模的在线视频、短视频也表现不俗。
- 用户注意力争夺激烈,Z世代等群体崛起
用户对互联网的依赖越发强烈,平均每人每天上网时长近5小时。短视频“kill time”总时长持续增长,占比达8.8%。Z世代、小镇青年和白发老人逐步登上互联网舞台。
- 竞争护城墙越来越高,巨头垄断格局明显
中国移动互联网依旧是巨头垄断下的二八原则。国产强势手机品牌份额继续扩大,移动购物、旅游出行、图像服务行业用户集中度进一步提升。中国移动互联网五大派系占据总时长超过75%,今日头条系占比增长了1.6倍。
五、创新模式持续嬗变
- 新零售:巨头布局,微信生态改造初现成效
阿里、腾讯加大新零售布局力度,微信生态对新零售的改造效果初现,公众号、小程序的商业逻辑已经跑通。
- 游戏社交模式:快手小游戏模式崛起
快手小游戏模式成为兴趣/内容社交的典型代表,日活跃用户数三个月突破千万。
- 移动互联网推动传统行业创新模式:luckin coffee瑞幸咖啡模式
以低价、便捷填补白领日常工作场景咖啡需求的空白市场,APP主要覆盖一二线城市、偏年轻化用户。
- 品牌营销模式:互联网企业品牌类营销投入增加,靶向营销价值显现
哔哩哔哩用户的文化特征显著,可成为靶向目标用户进行内容分发、文化社交类营销等精准营销合作平台。
- 体育热点事件:世界杯期间,赛事直播视频APP及体育资讯APP日活跃用户数均呈上涨趋势。
六、各热点赛道发展及趋势解读
-
移动视频:短视频行业用户规模突破5亿,与在线视频用户使用时长旗鼓相当。
-
移动购物:综合电商行业用户规模直逼8亿,行业渗透率突破70%。
-
泛娱乐:在线音乐、数字阅读、手机游戏等领域竞争激烈,创新模式不断涌现。
-
出行服务:在线旅游APP行业月活跃用户规模稳定在1.5亿以上。
综上所述,2018年上半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呈现出用户增长放缓、核心流量集中、竞争激烈、创新模式不断涌现等特点。未来,移动互联网领域将继续保持高速发展态势,创新和竞争将成为行业发展的主旋律。
本文地址:https://www.2zixun.com/a/467375.html
本网站发布或转载的文章及图片均来自网络,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