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们疯狂的补贴大战 !

在互联网的浪潮中,短视频行业近年来再次掀起了一股热潮。这一现象的导火索,无疑是各大互联网巨头纷纷加入竞争,力图在短视频领域占据一席之地。腾讯、百度、爱奇艺,乃至阿里巴巴

在互联网的浪潮中,短视频行业近年来再次掀起了一股热潮。这一现象的导火索,无疑是各大互联网巨头纷纷加入竞争,力图在短视频领域占据一席之地。腾讯、百度、爱奇艺,乃至阿里巴巴,无不推出自己的短视频产品,并对外公布各自的战略布局。在这股热潮中,抖音作为先行者,其国内日活跃用户数超过1.5亿,月活跃用户数更是高达3亿,几乎与社交巨头QQ的月活跃用户数相当,短视频由此成为继文字、图片之后的又一全民内容消费新形式。

抖音们疯狂的补贴大战 !网

在这样的背景下,短视频平台的达人争夺战愈发激烈。一位负责达人招募的公会负责人,在微视讨薪事件后组建的达人群中,积极招募曾活跃于微视的达人入驻百度Nani。然而,内容行业的快速发展并非一蹴而就。补贴虽然能够吸引大量达人,但无法保证内容质量,反而可能制造虚假繁荣的泡沫。

以微视为例,其发布的达人招募计划中,对视频质量及播放数据不做考核,仅以观看量和点赞数为标准。然而,这种策略并未带来预期的效果。一位抖音百万级粉丝的达人表示,她在微视上发布的36条短视频,按照官方标准应获得3万至4万元的补贴,但最终只拿到3000多元的保底补贴。这反映出,单纯依靠补贴并不能吸引到优质内容创作者,而平台流量分发、产品及运营创新能力才是他们考量的重要标准。

在此背景下,MCN机构(Multi-Channel Network)成为了短视频平台与达人之间的桥梁。这些机构以高额补贴吸引达人,希望在平台补贴中分一杯羹。然而,这种层层转包的模式,往往导致达人实际获得的补贴远低于预期。例如,某MCN机构以3000元/条的价格招募达人,却将其中一部分作为招募费用扣除。

与此同时,短视频平台的“军备”竞赛愈发激烈。以微视和百度Nani为例,他们通过高补贴、高流量的策略,试图吸引短视频内容制作者。然而,这种策略并非长久之计。对于头部内容创作者而言,他们更看重平台的流量及产品创新度,而非单纯的补贴。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平台与MCN机构各怀心事。一方面,平台依靠MCN机构招募达人,但在时机成熟后,平台更希望将优质达人掌握在自己手中。另一方面,MCN机构作为平台的短视频内容提供商,希望在行业中有明确的定位和角色。

然而,现实情况是,平台与MCN机构之间存在着利益纷争。以抖音为例,其曾对MCN签约达人的粉丝数量设置限制,并尝试与平台达人签独家协议。这反映出,平台与MCN机构之间的合作关系并非一成不变。

总的来说,短视频行业的快速发展,吸引了众多玩家的加入。然而,在这一过程中,如何平衡平台、MCN机构与达人之间的利益,如何打造优质内容,以及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仍是短视频行业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本文地址:https://www.2zixun.com/a/467436.html

本网站发布或转载的文章及图片均来自网络,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