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7年起,关于线上流量增长触及天花板的讨论在媒体上屡见不鲜。与此同时,ofo共享单车、线下KTV、抓娃娃机等依托线下流量吸引资本关注的商业模式亦备受争议。然而,在众多企业中,快手、拼多多、趣头条三家公司在逆境中实现了弯道超车。本文将深入剖析拼多多的增长逻辑。
一、拼多多基本情况
上线时间:2015年10月 用户量:目前突破3亿 GMV:2017年超过1000亿,在国内电商领域排名第三(同年,淘宝为10000亿,京东为1300亿) 日单量:去年11月超过京东
二、拼多多的增长逻辑
拼多多的快速增长背后,是其在产品和运营策略上的独到之处。以下将从用户增长的基本认知、拼多多的增长模型等方面进行分析。
2.1 用户增长的基本认知
为了更深入地分析拼多多的增长逻辑,本文参考了范冰所著的《增长黑客》一书。书中阐述了增长黑客实践的完整流程,包括搭建增长团队、寻找产品的“aha!”时刻、确定增长的杠杆以及快速迭代实验。此外,文章还提到了AARRR模型,即“拉新-激活-留存-付费-自传播”,以下将以此模型对拼多多的增长逻辑进行梳理。
2.2 拼多多的增长模型
2.2.1 拉新
拼多多App的主要拉新渠道为微信生态导流。通过砍价、优惠等手段吸引用户下载App,并在三四线城市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2.2.2 激活
拼多多App在用户下载安装后,不直接引导用户登录,而是通过购物场景自然引导用户使用微信登录,降低登录流失率。
2.2.3 留存
拼多多通过服务号推送消息、开屏礼包、优惠等方式,触达用户并引导其使用App,从而促进用户留存。
2.2.4 付费
拼多多的付费主要通过拼团这一功能实现。通过缩短购物路径、设计“引诱剂”等方式,引导用户冲动消费。
2.2.5 自传播
拼多多的产品设计以自传播为核心,通过优惠、砍价、拼团等机制,引导用户在微信群聊、朋友圈中分享,实现拉新、付费激活等一系列动作。
三、拼多多下一步的增长方向思考
3.1 宏观维度(战略层)
拼多多的新客来源包括横向和纵向。横向是指从三四线城市用户延伸到一二线城市;纵向是指在三四线城市用户群中继续深耕,提高渗透率。
3.1.1 纵向打法
提升拼多多的三四线城市中的渗透率,通过引导提示、提升品牌调性、提供刺激因子等方法,提升用户分享意愿及后续转化率。
3.1.2 横向打法
向一二线城市迁移,逐步提高渗透。提升商品质量和品牌管理,满足一二线城市用户对电商商品的质量要求。
3.2 微观维度(执行层)
从产品设计上优化“帮帮免费团”等功能,提高用户参与度和新用户数量。
四、总结
本文通过对拼多多的增长策略进行梳理,提出了相关思考。在缺乏产品内部数据的情况下,许多想法需要内部数据支持,并运用A/B测试进行功能上线的预测试。希望本文能为拼多多未来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文地址:https://www.2zixun.com/a/467703.html
本网站发布或转载的文章及图片均来自网络,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