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一年中,头条新闻的版面经历了显著的调整,其中“微头条”成为了唯一的幸存者。在这样的背景下,阿星提出了一个颇具前瞻性的观点:今日头条的核心竞争力在于短视频领域,面对资讯端可能涉及的价值观争议,不如彻底放弃新闻业务,专注于短视频的发展。然而,彼时的抖音还只是作为一款防御性产品,旨在拦截快手,争夺一线城市的年轻用户。如今,抖音已经成长为头条旗下的“头牌”,不仅享受着流量产品的“殊荣”,还在朋友圈中占据了重要位置。尽管内容在监管下得到了净化,但用户对抖音的依赖性却日益增强,甚至出现了沉迷的现象,尤其是在生活压力较大的群体中,这种沉迷伴随着对虚度光阴的负罪感。
高质内容与用户长时间的沉迷,使得微博和微信感受到了压力。抖音能否持续其“双微”的坚挺,取决于其能否吸引大V们实现盈利,以及企业是否愿意批量入驻,成为其生态的一部分。在朋友圈中,有人放弃了公众号,转而投身于抖音的10万+内容创作,这可以看作是头条的“猪队友”。同时,关于如何在抖音上运营和涨粉的知识付费教程也颇受欢迎,吸引了大量用户。
可以预见,抖音的商业模式将主要依赖于信息流广告。因此,追逐抖音风口的企业应明确自己的定位:在平台盈利时,分一杯羹即可。字节跳动,作为一家广告收入不断攀升的公司,在TMD独角兽三雄中,以其庞大的流量和掌握广告摇钱树的能力脱颖而出。与QQ、微信的商业化探索相比,头条系产品从始至终都采用机器算法驱动广告精准投放。
抖音的广告变现方式包括信息流广告(软广)和App开屏广告(硬广)。信息流广告因其用户体验优于其他广告形式而受到青睐,得益于2016年9月颁布的互联网广告新规,所有伪装成用户内容的视频都必须显眼地标注“广告”字样。目前,抖音的信息流广告费用大约为每千人成本(CPM)200多元,性价比相对较高。
抖音的盈利模式还包括直播打赏抽成,去年火山小视频和快手的成功经验表明,抖音不会错过这一模式。然而,由于央视对快手的多次批评,抖音在直播业务上显得格外谨慎。
抖音之所以受到广告主的青睐,在于其强大的模板运营能力,能够激发用户的参与感,同时避免了拍摄尴尬。抖音的浏览奖励机制和精选流量使得其成为广告主的新宠。明星大V在抖音上的影响力也逐渐显现,尽管目前他们还未开始接广告,但抖音已成为明星广告营销的新阵地。
抖音的草根大V们通过广告植入和直播打赏实现盈利。粉丝数达到500万以上的抖音大V,广告费可超百万。品牌商更倾向于与垂直内容的深耕者合作,而抖音达人则通过直播赚取“音浪”,提高提现额度。
然而,抖音企业号尚未出现爆款案例,商业传播缺乏“正经”场景。尽管短视频具有阅读门槛低、流量大的优势,但在15秒的短视频中实现品牌认知、情感认同甚至销售转化仍然具有挑战性。企业号在抖音上的声量和调性并不匹配,因此企业主在抖音上的投入可能并不值得。
总之,抖音作为一款泛娱乐化小视频社交产品,以其广告流量变现和直播打赏为主,为抖音达人带来了粉丝经济的红利。对于企业主而言,抖音企业号可能并不值得过度期待。抖音的盈利模式决定了其需要吸引用户延长在App内的停留时间,以增加广告曝光。而微信,作为一款性冷淡的产品,或许更能持久地吸引用户。抖音的未来走向,仍有待观察。
本文地址:https://www.2zixun.com/a/467796.html
本网站发布或转载的文章及图片均来自网络,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