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运营领域,AARRR漏斗模型是分析用户生命周期的重要工具,其中自传播(Refer)环节尤为关键。邀新分享类活动作为自传播的核心手段,其设计至关重要。此类活动同样遵循特定的漏斗模型,包括邀请者端的ECS漏斗(活动曝光、活动点击、活动分享)和被邀请者端的ECU漏斗(活动曝光、活动点击、产品使用/消费)。以下将基于这两个漏斗模型,探讨如何设计成功的邀新分享类活动。
一、邀请者端的ECS漏斗
- 提升活动曝光(Exposure)
互联网产品可分为两大类:节省时间(Save Time)导向和消磨时间(Kill Time)导向。节省时间导向的产品,如滴滴、高德、支付宝,用户行为轨迹清晰,操作任务流程简单。因此,邀新分享活动应融入用户操作任务流程中,确保最大曝光。消磨时间导向的产品,如优酷、抖音、知乎,用户行为轨迹复杂,可挖掘更多场景进行活动设计。
- 提升活动入口点击参与(Click)
用户点击参与活动受以下因素影响:活动易懂、可信、激励足够、独特有趣。易懂要求用户在3秒内理解活动内容;可信与激励足够要求活动设计平衡时间精力成本与预期收益;独特有趣要求活动具有吸引力。
- 提升活动分享(Share)
用户分享活动需满足以下条件:规则简单易懂、奖励可即时兑现、情感价值有增益。规则简单易懂要求通过交互设计视觉和文案让用户轻松理解;奖励可即时兑现要求用户分享后能迅速获得奖励;情感价值有增益要求分享活动能给用户带来正面影响,具有利他性和社交互动性。
二、被邀请者端的ECU漏斗
- 提升活动曝光(Exposure)
被邀请者的活动曝光需从渠道、内容&形式两个角度着手。易懂、可信、激励、相关是关键因素。确保活动权威可信,满足好友价值感,关联邀请者与被邀请者关系。
- 提升使用/消费产品(Use)
保证良好产品体验是基础,引入激励和限时机制。同时,让被邀请者付出成本,如金钱、时间、感情等虚拟成本,引导其成为产品新用户。
总之,设计成功的邀新分享类活动需关注邀请者端和被邀请者端的漏斗模型,从曝光、点击、分享、使用/消费等方面进行优化。通过精心设计,实现自传播,提升产品用户量。
本文地址:https://www.2zixun.com/a/467825.html
本网站发布或转载的文章及图片均来自网络,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