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产品设计中,C端与B端产品存在显著差异。C端产品不仅需具备内在驱动力,更需具备强大的外向扩张张力。其中,主动分享成为关键一环。为此,本文将深入探讨用户分享动机,以期为内容创作提供方法论,提升内容驱动用户分享的效率。
一、研究用户分享动机的重要性
某次产品设计过程中,与同事共同探讨创意,耗时数小时却成效甚微。下班途中,我突然意识到,为何不研究用户分享动机?这将有助于提高内容创作效率。查阅大量资料后,发现《疯传》等书籍对分享动机的阐述不够深入。因此,本文结合自身理解,旨在为内容创作提供有章可循的分享驱动策略。
二、分享动机案例分析
某日凌晨两点,一同事兴奋地分享解决图片加载问题的喜悦,却因截图过于专业,让我难以理解。这引发了对分享动机的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分享是人与人之间的常态。然而,为何产品分享却如此困难?
据统计,美国人每天谈论60多个品牌,这一数据在我国亦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谈论美食、旅游、工作等,希望与他人分享。然而,为何产品分享却如此困难?
三、分享动机分析
- 延伸我们的优点
通过分析朋友圈和聊天内容,发现用户分享内容中,“感觉自己棒棒哒!”的比例较高。例如,抖音短视频的兴起,让用户在展示才华的同时,感受到自信。此外,朋友圈中的“读书”照片、美食分享等,均体现了用户对自身优点的展示。
- 我们经历的美好
人们愿意分享有趣和美好的经历,如旅行、聚会、美食等。例如,足记App的“一键海报”功能,将照片处理成电影海报风格,增强用户对生活的美好感受。
- 能带动我们的情绪
咪蒙等作者的文章,因其能带动用户情绪而广受欢迎。OkDork公司的Noah Kagan先生研究发现,带情绪的内容更易引发用户分享。
- 利己/利他
分享动机中,既有利己行为,如炫耀、邀功,也有利他行为,如分享有益信息、知识和快乐。
- 我们都爱八卦
八卦是谈资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明星恋情、社会热点等。
四、总结
本文从五个方面分析了分享动机,旨在为内容创作提供有章可循的分享驱动策略。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本文地址:https://www.2zixun.com/a/468123.html
本网站发布或转载的文章及图片均来自网络,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