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4年4月17日新浪微博在美国资本市场正式挂牌交易以来,中国互联网社交领域的格局经历了剧烈的变迁。在这一年,曾经风光无限的四大门户网站微博业务纷纷遭遇瓶颈,搜狐微博、腾讯微博相继宣布停止运营,网易更是直接关闭了微博功能,最终仅剩新浪微博一枝独秀。尽管如此,由于微信的迅猛崛起,微博的上市并未得到市场的普遍看好。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三年后微博不仅没有消亡,反而实现了逆势增长,市值甚至超越了社交媒体鼻祖Twitter。本文将以这三年为一个时间节点,深入剖析移动互联网的演变以及微博所经历的变革。
一、社交需求升级,微博紧贴需求变化
过去,众多自媒体普遍认为微信将彻底取代微博。然而,三年后的观察显示,微博不仅未被取代,其社交媒体的马太效应反而愈发显著。这三年间,移动互联网在社交领域的变化尤为显著。技术条件的提升为意见领袖与粉丝之间的互动提供了更多方式,如短视频、直播、知识问答、知识付费等,催生了知乎Live、分答、得到、快手、映客、陌陌、Faceu等产品崛起。微博凭借其庞大的意见领袖和粉丝群体,理论上能够实现与内容相关的所有产品功能。微博紧跟市场风口,及时上线长文、视频、直播等发布工具,以及打赏、付费问答、付费阅读等功能,建立了更深层次的社交关系,形成了坚实的护城河。
二、视频与直播,成为社交主流
三年前,图文内容占据主导地位。但随着移动网络技术的成熟和智能手机的普及,视频和直播逐渐成为用户展示自我、粉丝观看内容的首选。Facebook在2016年日均视频播放量已达到10亿小时,Snap上市首日市值便飙升至330亿美元,这一切都表明投资者对短视频社交未来的看好。在国内,陌陌和微博成为短视频的最大受益者,微博的受益尤为显著。CNNIC数据显示,得益于名人明星、网红及媒体内容生态的建立与强化,以及短视频和移动直播的深入布局,微博用户使用率持续回升,去年达到37.1%,较前一年增长3.6%。
三、大V格局改写,垂直类中小V全面崛起
三年前,微博高度依赖明星大V,这有助于快速提升用户规模。但随着用户规模的扩大,仅靠头部明星大V的内容生产能力已无法满足用户需求。因此,微博开始扶持垂直领域的中小V。目前,微博上已开放运营50多个垂直领域,以中小V为主力的垂直领域形成了无数个以兴趣为节点的社交关系网,降低了微博对明星大V的依赖,形成了更加稳定的社交生态。
四、产品逻辑被平台生态逻辑取代
三年前,互联网信条是“产品为王、单点突破”。然而,今天我们很少看到只解决用户某个需求的产品能够长期存活。相反,平台的生态效应呈现出越来越强的网络效应。微博正是围绕IP与粉丝的关系,通过算法、问答、付费、视频、直播等交互形式,建立起坚不可摧的护城河,实现了IP价值的最大化。
总结: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三年时间足以见证事物的兴衰更替。微博在短短三年间实现逆势崛起,正是移动互联网快速变革的缩影。未来,微博将继续发挥其平台生态优势,为用户带来更多优质内容和服务。
本文地址:https://www.2zixun.com/a/468392.html
本网站发布或转载的文章及图片均来自网络,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