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也阻挡不了中国互联网的今日头条化

在当前中国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背景下,今日头条化的趋势已成为一种显著现象。这一现象并非单纯因为今日头条本身具备卓越的竞争力,而是源于用户时间的碎片化以及内容消费的日益增

在当前中国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背景下,今日头条化的趋势已成为一种显著现象。这一现象并非单纯因为今日头条本身具备卓越的竞争力,而是源于用户时间的碎片化以及内容消费的日益增长。历史表明,互联网商业的胜出者往往是与用户需求紧密相连的企业。

谁也阻挡不了中国互联网的今日头条化网

近期,中国互联网领域的三大巨头——阿里巴巴、腾讯和百度——纷纷举办发布会,推出或强化其今日头条化战略。阿里巴巴旗下的支付宝在放弃社交功能后不久,迅速上线了名为“天天有料”的类似今日头条的功能;腾讯则宣布快手新一轮融资3.5亿美元,快手作为今日头条的主要竞争对手之一,其战略地位可见一斑;百度宣布取消依赖新闻源的信息抓取机制,直接全网抓取信息,以实现快速内容推送。

这些举措仅仅是三家公司今日头条化战略的一部分。在此之前,阿里巴巴已将大文娱战略提升至核心地位,并进行了大规模的收购,包括最近收购的大麦网。腾讯也早已推出类似今日头条的产品“天天快报”,并围绕其构建内容生态,同时宣布旗下网络文学平台阅文集团的分拆上市计划,这在腾讯尚属首次。马化腾对快手的高度评价——“快手专注于服务普通人日常生活的记录和分享,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是中国移动互联网一款非常贴近用户,有温度、有生命力的产品”——反映出腾讯对用户需求的深刻理解。

今日头条作为一款专注于满足普通人信息需求的“有温度、有生命力”的产品,也在尝试通过类似微博的功能拉近用户之间的距离。然而,在这一领域,它似乎与快手存在差距。百度则在去年启动了手机百度首页信息流战略,使得手机百度更像是一个搜索框与今日头条的结合体,用户不仅被动接收信息,还可以主动搜索,并且百度还领衔了快手的上一轮融资。

回顾中国互联网商业史,从1996年张朝阳获得风险投资创办搜狐前身开始,互联网商业竞争的规则似乎已经回到了起点:内容为王。在那个时代,尽管电子邮件、搜索、接入服务、电商等都被尝试,但最终胜出的是新浪、搜狐和网易三大门户网站,尤其是新浪,以其坚决的门户化战略成为了王者。这与当时内容和服务相对较少,用户对互联网的使用还处于学习阶段的背景有关。

门户为王的时代直到2005年才结束,当年网民规模首次突破一亿。随着网民规模的扩大,即时通讯、网络游戏、网上购物等细分服务开始蓬勃发展,标志着BAT时代的到来。百度的搜索业务以其高效的信息获取能力,对传统门户业务构成了挑战,使其成为BAT中的王者。腾讯则通过“在线生活”战略,利用即时通讯的高活跃度迅速抢占市场,并成功发展游戏业务,逐渐取代了百度的王者地位。

尽管围绕内容的战争不断演变,但内容始终是互联网竞争的核心。根据CNNIC发布的最新《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新闻、视频、音乐、游戏、文学等内容的用户规模和使用率均呈现显著增长,这进一步证明了内容在互联网商业中的核心地位。

综上所述,互联网商业史表明,与用户需求脱节的 企业终将被潮流所抛弃。本文作者尹生在雪球上设有专栏,并可通过微信号jiazhixian_1与作者进行一对一交流。本文观点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决策依据。移动应用产品推广服务:APP推广服务,作者@伊生,由我要创富网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

本文地址:https://www.2zixun.com/a/468491.html

本网站发布或转载的文章及图片均来自网络,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