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市场负责人纷纷向我反映,线上广告的成效呈现显著下滑趋势。无论是搜索引擎、信息流、网盟,还是首页、开屏广告,其转化率均出现明显下滑,用户留存率不尽如人意,投资回报率(ROI)远未达到既定关键绩效指标(KPI)的要求。
就在前两天,小马宋哥在其文章《2016,流量都去哪了》中指出,互联网用户增长放缓,我国市场将从增量市场转向存量市场。这一转变意味着什么?在用户增长有限的前提下,竞争者却日益增多。从电视时代到门户时代,再到搜索时代、社交时代,直至自媒体的崛起,用户的注意力逐渐分散,从未有过一个时代像现在这样,我们既无法抓住用户的眼球,也无法触及用户的内心。
回顾早期的网络营销,我们可以将其视为流量思维的1.0时代。门户时代,信息匮乏,用户被动接受信息;搜索时代,用户拥有一定的信息主动权,可以通过关键词搜索所需信息;社交时代,用户参与内容创造和传播。然而,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崛起,微博、微信的火爆,原有依附于搜索引擎的门户、联盟、个人站长等逐渐被淘汰或走下坡路。
原因在于,信息的接受和发布权已掌握在用户手中,他们正在创造属于自己的内容,自媒体、网络圈子等应运而生。用户可以随意晒自拍、分享到朋友圈、开通个人公众号,甚至发起直播秀。这种信息话语权的变化,导致流量思维不再适用,取而代之的是深度互动与信任营销。
社交营销带来内容和互动的变革。早期的门户广告以强推为主,搜索引擎广告以人机互动为主,而社交媒体广告则以人人互动为主。当人们在朋友圈看到宝马的广告时,会竞相讨论。越来越多的人依靠朋友分享的文章获取信息,逐渐摒弃传统的门户手机站和新闻APP。
过去,成为一名自媒体非常困难,但有了微信公众号后,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家族或好友圈的明星。90后越来越流行使用美拍、快手等视频软件,可以晒一切。近期,一个吃玉米的视频就火遍了大江南北。正是由于用户对信息的接受和发布权发生了根本变化,导致媒体和企业对用户失去了吸引力。
过去,流量思维只关注曝光、点击、注册、购买四个指标。而社交营销则更关注内容是否能引起用户的共鸣,并产生互动。从本质上来说,流量思维只关注有多少用户看到了我,即CPM、CPC;而社交营销则关注有多少人认可我。
回顾早期网络营销的成功,我们可以发现流量思维的本质在于用户获取信息的能力有限,导致用户被媒体和产品信息绑架。然而,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崛起,用户获取信息的方式越来越多,对广告的认知越来越低,更愿意选择有个性的品牌或朋友分享的品牌。
企业要善于利用社交媒体,通过有趣的内容、帖子、视频等,与用户互动,塑造品牌形象和个性化。流量思维体现出的广而告之效果会越来越差,即便是在广告越来越精准的情况下,可以不夸张地说,流量思维已死,互动和内容永生。
只有重视内容和互动,才能重塑用户信任;而唯有信任,才能在用户注意力纷杂的时代,抓住用户的眼球和内心。这也许能解释为什么CPC硬广转化率越来越低的原因,竞争激烈、媒体涨价等因素固然存在,但根本原因还是流量思维不再适用。
本文作者:刘渝民,由我要创富网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网站地图
本文地址:https://www.2zixun.com/a/468549.html
本网站发布或转载的文章及图片均来自网络,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