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移动互联网基础设施的日益完善,尤其是4G、WiFi网络的普及下,短视频作为新兴的内容消费形式,正迅速崛起,成为市场的新宠。根据易观智库发布的《中国短视频市场专题研究报告2016》,截至2016年3月,我国短视频市场的活跃用户规模已达到3119万人,较2014年同期增长了66.6%。此外,今日头条平台在2016年9月的累积播放量超过300亿,平均每个用户每日观看视频时长超过30分钟,这一数据已占据了中国民众日常休闲时间的六分之一。这些数据充分表明,短视频用户的需求正在不断释放,活跃用户规模呈现强劲增长态势。
随着互联网对国人“吃穿住行”需求的满足,内容消费成为新的高频消费领域。然而,对于内容生产者而言,如何在海量信息中吸引并攫取用户的注意力,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短视频作为内容消费领域的“快消品”,在注意力争夺战中展现出明显的优势。在移动用户内容消费总使用时长有限的情况下,图文阅读、短视频、长视频之间的“时间争夺战”不可避免。相较于长视频,短视频在时间消耗上具有明显优势,用户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观看。据估算,用户观看短视频的时长仅比阅读图文信息多出20-30秒。
以今日头条2016年6月的数据为例,每条图文的平均阅读时长为1.16分钟,而每条短视频的平均播放时间为1.62分钟。在地铁等场景中,用户更倾向于选择短视频而非图文内容,这反映出短视频在内容消费领域的“快消品”属性。目前,国内短视频内容以娱乐性为主,用户消费短视频多为“看过即完”,这与“快消品”的使用规则相契合。短视频内容生产者可以通过高频次的内容消耗,实现规模化的市场量和商业利润。
从“长形式思考”到“短形式思考”,短视频更符合互联网时代的用户思维频率。在超链接式的互联网世界中,用户逐渐失去了深度思考的能力,转而采用短形式的新思维方式。以“网红”现象为例,不同时代的“网红”迭代形态反映了受众思维频率的变化,短视频作为更符合互联网时代用户思维频率的内容形式,正逐渐成为主流。
在内容消费市场,短视频的“单位时间价值”最大。随着移动互联网用户增长放缓,内容生产者需要帮助用户在更短的时间内实现信息价值的最大化。在这种背景下,短视频作为一种耗时短、效率高的媒介工具,成为内容创业者抢占用户注意力的首选。据今日头条最新的大数据报告显示,2016年9月,平台视频播放量高达302.7亿次,其中排名前三的月度爆款视频播放量均以百万计。
短视频发展的两大趋势是UGC向PGC转化,PGC向垂直IP靠拢。以YouTube为例,其短视频生产者经历了从个体走向团队,从UGC走向PGC的过程。在国内,Papi酱也经历了类似的历程。未来,短视频内容制作和运营将趋向专业化、团队化,并逐步向垂直IP方向发展。在这一过程中,短视频孵化平台和分发平台将发挥重要作用,成为内容IP的孵化器。
在短视频时代,衡量内容爆款的标准已从图文时代的“10w+”阅读量转变为“100w+”播放量。短视频内容的娱乐属性和广泛的触达渠道,使其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新的流量洼地,为商业模式提供了更多想象空间。短视频内容与商品信息的强关联性,以及巨大的流量基数,使其成为电商导流的优质工具。同时,原生信息流广告在短视频中的运用,为广告主带来了更高的投入价值。
综上所述,短视频作为新兴的内容消费形式,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内容生产者应抓住这一机遇,不断创新内容形式,提升内容质量,以适应短视频时代的发展趋势。
本文地址:https://www.2zixun.com/a/468569.html
本网站发布或转载的文章及图片均来自网络,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