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载光景之前,今日头条尚处于初创阶段,作为百度、阿里巴巴、腾讯(BAT)三巨头中的一员潜在挑战者,当时互联网界的核心议题集中在哪一家巨头能够率先抓住移动互联网的先机。随着微信的崛起将腾讯带入了这场竞争,人们逐渐发现,一艘名为今日头条的小船正悄然靠近巨轮。时至今日,今日头条已成长为互联网巨头们的强劲对手。不仅巨头企业,几乎所有在内容领域有所图谋的公司,都将今日头条视为竞争对手。在这场突围战中,今日头条能否成功突围,又将作出何种战略抉择?第一财经记者独家披露,今日头条已于去年年末完成由红杉资本、建银国际等机构投资的10亿美元D轮融资,估值已超过120亿美元。随着战局升级,今日头条的未来走向何方?
百度率先发起“围剿”攻势
历经2014年多家的门户网站围攻,到2015、2016年BAT巨头纷纷加入竞争,2017年,百度率先向今日头条发起“围剿”。今年1月,在陆奇加盟百度的沟通会上,百度董事长李彦宏在接受第一财经等媒体采访时表示:“在哪儿都会有竞争,我们从来没有奢望做什么事情是没有竞争的。”他还透露,信息流将成为百度下一个增长点。一个月后,李彦宏在内部演讲中将“内容分发”放在首位,并重点提到了信息流产品。他指出,从PC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越来越多的内容创作者选择了微信、微博、今日头条等平台。李彦宏强调,百度需要思考、准备并为之奋斗的使命,是让人们最便捷平等地获取信息,找到所求。
从去年开始,百度已经发力内容领域,推出百度百家号,并宣布2017年将累计向内容生产者分成百亿。如今,两家公司已在信息流、搜索等多个层面上呈现直接竞争态势。首先是信息流广告,这是今日头条的核心阵地。2016年前10个月,头条已完成60亿年度收入目标,虽然尚不及去年百度整体营收的十分之一,但双方的竞争已进入白热化阶段。
其次是搜索,今日头条已经开始渗透进百度的核心业务。今年2月,从微软亚洲研究院离职加入头条的马维英表示,今日头条正在用人工智能重新定义连接人与信息的方式。他透露,今日头条人工智能实验室的重点研究方向包括自然语言理解、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以及人机交互。
在上述两个层面,百度和今日头条都是从不同的起点出发,最终打入了对方的“主战场”。然而,今日头条在短短四年多时间内,就与百度在正面战场上相遇。截至去年年末,今日头条日活跃用户量为7800万,单用户日均使用时长76分钟,单用户日均启动次数约9次。人工智能在其中的作用同样不容小觑。
今日头条的反击策略
面对百度的挑战,今日头条也采取了积极的反击策略。一方面,在信息流广告和信息流技术方面持续发力,另一方面,通过短视频业务寻求新的增长点。
在信息流广告方面,今日头条已成为国内最大的短视频平台。去年年初,有今日头条内部人士透露,今日头条视频业务增长迅速,阅读量甚至已经追上图文和组图。此外,今日头条还通过并购和合作的方式,在视频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去年9月,张一鸣宣布未来一年将拿出10亿元补贴短视频创作者。
在短视频领域,今日头条已与北美、巴西、印度、印尼、日本等地的多家机构达成合作。例如,头条在北美推出新闻聚合平台TopBuzz,全资收购移动视频创作者平台Flipagram;在印度,投资了印度当地最大资讯应用Dailyhunt;在印度尼西亚,控股了新闻阅读平台BABE;在巴西和日本,则采取自营模式。
国际化战略
除了在国内市场展开竞争,今日头条还积极拓展国际化市场。张一鸣曾在去年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分析了中国企业应该出海的深层次原因。他指出,从国内来看,流量红利已经耗尽,新的用户增长必须在全球视野内挖掘;从全球来看,移动互联网让整个全球化的进程具备了前所未有的加速度。
事实上,从今年年初以来,张一鸣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安排在国外。目前,头条本身或头条控股的新闻聚合类项目,已经进入了北美、巴西、印度、印尼、日本等地。
总结
今日头条在短短四年多时间内,从一家初创企业成长为互联网巨头们的强劲对手。面对百度的挑战,今日头条通过信息流、短视频和国际化等策略,积极应对。在未来的竞争中,今日头条能否成功突围,还有待观察。
本文地址:https://www.2zixun.com/a/468632.html
本网站发布或转载的文章及图片均来自网络,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