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拆“墙”

在探讨知乎如何有效推进商业化进程的议题中,外界始终保持着高度关注。近期,知乎公布了其商业化成果,截至2020年2月底,付费用户数量同比增长达四倍,平台为用户提供了超过5.7万个知

在探讨知乎如何有效推进商业化进程的议题中,外界始终保持着高度关注。近期,知乎公布了其商业化成果,截至2020年2月底,付费用户数量同比增长达四倍,平台为用户提供了超过5.7万个知识服务产品,其中包括近一万场知乎Live活动。今年3月,恰逢知乎“盐选会员”服务上线一周年,标志着知乎在付费会员和广告两大商业化引擎的驱动下,迈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知乎拆“墙”网

知乎的商业化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如何在强化付费业务与社区关联性的同时,避免对社区氛围造成破坏,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知乎经历了从“割裂”到“融合”的转变,逐步拆除了内部限制内容变现的“墙”,并突破了内容与用户群向外扩展的障碍。

旧知乎的“三堵墙”

知乎社区内积累了大量付费内容,但长期以来,非会员用户难以在日常信息流中接触到这些内容。知乎副总裁张荣乐曾向极客公园透露,过去知乎的免费与付费内容消费场景存在明显的割裂,形成了第一堵墙,将会员用户与非会员用户隔离开来。这导致部分非会员用户可能从未接触过付费内容,同时也意味着知乎的付费转化潜力巨大。

2019年,知乎着手改造免费与付费内容场景,实现了二者的整体融合。例如,他们尝试将付费电子书按章节内容分配到社区内容池中,供用户检索阅读。这种做法虽然未能取得预期效果,但促使知乎转向更符合用户需求的解答型付费内容,如三分钟世界史、中国史,或用漫画解读国家建立过程等内容。

付费内容的多样性与社区共建

知乎的付费内容主要包括盐选专栏、音频内容知乎Live、电子书和期刊等。这些内容通常以试读形式出现在社区信息流中,用户在浏览后产生兴趣,再进行付费购买。这种模式相较于直接销售知识产品更为柔和,也便于将免费与付费内容消费场景结合。

在张荣乐看来,付费的本质是基于货币的打分机制,是用户对平台内容的认可。知乎社区的评价机制保证了优质内容的曝光,而付费内容同样接受用户的评价,包括赞同、评论甚至反对,这有助于从算法层面更有效地分发付费内容。

创作者与内容的融合

过去,知乎的付费内容并不接受社区评价机制的检验,产品上线完全由制作人决定。这是第二堵墙。现在,付费内容同样接受用户评价,这有助于从算法层面识别并分发更受欢迎的付费内容。

第三堵墙存在于创作者之间。过去,社区外部的创作者,如名人、畅销书作者等,在付费内容供给中占比更大。知乎希望未来能够更多地挖掘和培养社区内各个领域的优秀回答者,注重内容的专精与趣味性。

从“割裂”到“融合”的探索

在过去一年中,知乎在消费场景、决策机制和内容创作等方面,都在尝试从“割裂”到“融合”的转变。例如,盐选会员服务不仅提供付费内容,还包括社区和会员权益,如评论区发图、设置首页关键词屏蔽等功能。

知乎创始人周源认为,将会员权益打包是一次降本增效的举措,有助于用户获取有效信息。张荣乐则强调,盐选会员通过产品和技术手段,将社区内高价值内容重新组织,通过再分配产生应用价值。

走向多媒体时代的探索

知乎正在走出传统图文时代的围墙,探索更多维度的内容知识和商业化方式。例如,2019年推出的盐选会员服务,以及今年愚人节上线的视频内容平台“B乎”,都体现了知乎在多媒体内容领域的探索。

“B乎”的出现,标志着知乎在视频化道路上的尝试。知乎通过“B乎”集纳知识类短视频、直播展示和“圈子”内容,为用户提供了一个统一的视频内容入口。这或许预示着知乎在内容付费领域将走向视频化、强互动和平台化的未来。

综上所述,知乎通过拆解内部“墙”,强化社区共建,以及探索多媒体内容,正逐步走出一条融合发展的商业化道路。

本文地址:https://www.2zixun.com/a/469353.html

本网站发布或转载的文章及图片均来自网络,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