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没结束,营销还能做吗?

在全球范围内肆虐的疫情风暴中,广告行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根据多份针对广告行业甲方乙方的调研报告,疫情对广告业的影响不仅体现在甲方预算的普遍缩减,更在于对原有营销节

在全球范围内肆虐的疫情风暴中,广告行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根据多份针对广告行业甲方乙方的调研报告,疫情对广告业的影响不仅体现在甲方预算的普遍缩减,更在于对原有营销节奏的严重扰乱。既定的品牌战略、推广计划被迫进行大规模调整,第一季度投放市场几乎陷入瘫痪。在这场危机中,品牌们面临着一个亟待解决的终极难题:在疫情期间,品牌是否还应该进行营销活动?一旦品牌稍有营销动作,便可能遭遇效果不佳、被误解为“冤大头”,或是被指责为“冷血无情”。随着社会逐步复工,一个新的现实问题随之而来:疫情尚未结束,品牌营销是否还能继续进行?

疫情没结束,营销还能做吗?网

为了探讨这一问题,我整理了35个在疫情期间具有代表性的品牌营销案例,以期为后疫情时代的营销策略提供借鉴。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营销”的内涵。官方定义认为,营销是企业通过发现或挖掘潜在消费者需求,引导消费者了解并购买产品的一系列过程。这一过程可能持续较长时间,也可能通过短期促销或长期广告投放实现。简言之,营销旨在在用户与品牌之间建立联系。

在疫情的特殊时期,如何建立这种联系成为一大挑战。社会经济受到负面影响,企业进行营销活动变得尤为必要。然而,这要求企业必须精准洞察疫情期间的消费者需求,转变思路,运用公关思维和运营思维替代传统的广告思维。品牌需要凸显其社会属性,使营销活动既有利于自身,也有利于社会。许多品牌在疫情期间展现了这一觉悟,大型企业更是频频展现其品牌力量。

例如,人民日报以简约的“热干面加油”海报掀起第一轮刷屏,中国银联的CNY主题《中国不怕难》鼓舞了每一个中国人,百度的《别怕,总有人在努力给出答案》和知乎的《三十三》记录了疫情期间的感人瞬间。此外,新世相与快手联合推出的短片《凌晨四点的武汉》、网易严选的温馨提示、支付宝的vlog等形式各异的营销案例,都展现了品牌社会责任的重要性。

音乐作为创意和情感的载体,在疫情期间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林俊杰、孙燕姿合作《stay with you》,周杰伦、方文山、张学友联手《等风雨经过》,邓紫棋的《平凡天使》,张艺兴的《会好的》,李荣浩的《同根》,老舅的《出征》等作品,都传递了温暖和希望。

在疫情期间,品牌需要关注用户的心理需求,如缓解精神压力和驱赶无聊。B站数据显示,人们在疫情期间对缓解精神压力和驱赶无聊的内容需求量巨大。在此背景下,品牌可以通过洞察用户需求,推出相关产品或活动。例如,农夫山泉的“小瓶子涂鸦大赛”、今日头条的《囧妈》免费观看活动、抖音直播的“云蹦迪”等,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疫情期间,品牌需要关注人心中的柔软之处,传递温暖和安心。日本送来的抗疫物资、携程的三行诗、方太和胜加的做饭视频、999感冒灵的暖心鸡汤面等,都展现了品牌的社会责任感。

疫情结束后,被压抑的餐饮、旅游等行业将迎来报复性反弹。品牌需要提前洞察这一趋势,抢占第一波红利。例如,上海本地自媒体“上海美食攻略”策划的系列选题、奶茶品牌“人在茶在”的巨无霸型5L装奶茶、阿里全家桶的螺狮粉救赎活动、携程的“预约未来旅行”活动等,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总之,疫情期间品牌营销具有多种可能性。在后疫情时代,品牌应准确洞察人性、洞察业务背后的需求,将短期商业利益让步于长期品牌价值,主动拥抱企业社会责任,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在疫情过后,品牌需要关注人心中的柔软之处,传递温暖和希望,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文地址:https://www.2zixun.com/a/469916.html

本网站发布或转载的文章及图片均来自网络,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