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建省厦门市的老城区深处,隐藏着一座承载着深厚历史底蕴的文化公园——老剧场文化公园。这座公园的前身,是始建于上世纪40年代的鹭江剧场,它不仅是厦门文化的重要地标,更是这座城市历史变迁的见证者。
在我记忆中,鹭江剧场位于镇海路附近的开元路,那里曾是我们的居住地。在我家尚未搬迁至镇海路之前,鹭江剧场便是我童年时光中不可或缺的文化娱乐场所。那里放映的电影,丰富了那个年代相对匮乏的文化生活。
鹭江剧场,作为厦门文化的一个缩影,见证了厦门演艺事业的蓬勃发展,承载了半个世纪老厦门人的文化记忆。然而,随着时光的流逝,这座老剧场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成为了历史的记忆和乡愁的象征。
如今,鹭江老剧场已蜕变为一个名为“老剧场文化公园”的历史文化传承地。公园内,老剧场的元素得到了精心保存与再现。例如,以胶片形状设计的景观橱窗内,陈列着放映机、摄像机、海报、电影票等珍贵道具,以及诸多怀旧物品。艺术雕塑以“放映电影的人”为主题,通过镂空的放映机形态,生动地展现了往昔的历史画面。
老剧场文化公园不仅是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老人在此可以锻炼身体,孩童可以尽情玩耍。而其最为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唤醒老厦门人的乡愁,让人们铭记老市区的过往。更重要的是,它成功地保留了老剧场的根与魂,这是其他退出历史舞台的老剧场所无法比拟的优势。
如今,由鹭江老剧场改造而成的老剧场文化公园,虽然外观已与昔日大相径庭,但那些陈列的老物件和保存完好的古井,依然留下了时光的痕迹,勾起了我们对童年的无限回忆。漫步其间,仿佛能听到它们在诉说着老剧场的前世今生。
在此,潘清河老师以《瓷语手作《年·桃源》》为题,对老剧场文化公园进行了点评。潘清河老师,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福建省陶行知研究会副秘书长,厦门市社科委员,湖里区老年大学理论研究特邀研究教师,以其独特的视角,为这座历史文化公园赋予了新的生命和意义。
本文地址:https://www.2zixun.com/a/496332.html
本网站发布或转载的文章及图片均来自网络,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