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8月16日,江苏省的电视荧屏上迎来了一档全新的舞蹈竞技节目——《蒙面舞王》。该节目作为《蒙面歌王》的姊妹篇,延续了原节目的制作团队和播出团队,保留了“蒙面”这一独特形式,让观众在欣赏舞蹈的同时,体验猜测舞者身份的乐趣。
“蒙面”这一概念,早已为观众所熟知,无论是唱歌还是猜猜猜,戴头套表演的方式都为观众所接受。然而,当这一概念与舞蹈相结合,尤其是以头套遮面的舞者出现在舞台上时,节目呈现出的效果却让人感到有些意外。
去年,《蒙面唱将猜猜猜》与抖音平台的合作已经为我们提供了成功的范例,通过半揭面环节与抖音面部识别技术的深度融合,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观看体验。今年,《蒙面舞王》更是由抖音直接冠名,按理说应能展现出更为丰富的内容。然而,节目呈现出的效果却让人有些失望。
首先,选手的休息空间被设计成狭小的玻璃房,仿佛是展示商品的橱窗,这种设计在视觉上显得拘谨。而节目本身是一场现场学舞的游戏,这一环节更像是一道开胃菜,真正的比赛则在其后。
主舞台的设计同样令人费解,为了聚集人气,舞台被设计得相对较小。这与“蒙面”唱歌时的“听歌识人”模式形成鲜明对比,因为观众在识别歌手时,主要依赖于对歌手音乐知识的储备和对歌手的熟悉程度。
相比之下,舞蹈领域的知名度则远不如音乐领域。并非所有观众都能轻松地列举出一连串中国舞蹈家的名字。尽管街舞舞者在《这就是街舞》等节目中备受瞩目,但他们的名字却未必为所有人所熟知。而知名舞者如杨丽萍、金星、易烊千玺等,他们的到来是否能提升节目的关注度,仍然是一个未知数。
首期节目中,两位演员李菲儿和张俪的出场,似乎与观众对舞者的预期有所出入,使得节目的定位变得模糊。这个节目是否真的如观众所期待的那样,涵盖了不同领域的跨界舞者?
更值得注意的是,节目中的比赛设定为两轮齐舞Battle,而非独舞。这种赛制与《这就是街舞》中的齐舞环节相似,但问题在于,这样的赛制如何凸显单个舞者的舞蹈特征?在认知度有限的情况下,缺乏个人独舞的展示,节目的猜评乐趣似乎也因此大打折扣。
《蒙面舞王》的赛制设计,虽然新颖,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例如,节目在强化竞技元素的同时,却忽略了“蒙面”这一核心概念。明星团舞大赛的赛制虽然独特,但直接邀请明星舞者参加团舞Battle,是否真的能够保留“蒙面”的独特魅力?
尽管如此,节目并非毫无可取之处。要想让“蒙面”这一概念在舞蹈节目中得以成功,关键在于如何深入挖掘“猜”的乐趣。目前,由李治廷、张纯烨和方俊组成的猜评团,虽然在专业性上无可挑剔,但在构建猜评话语场方面仍有不足。猜评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提示和干扰选项,未能聚焦于观众最关心的猜人环节,而是过多地谈论舞蹈,这无疑加剧了竞技赛制与蒙面赛制之间的冲突。
从对蒙面IP的兴趣到对节目本质的反思,《蒙面舞王》的播出引发了观众的热议。虽然在一个成熟IP的背景下审视一个新节目显得有些苛刻,但节目所暴露出的问题和不足,无疑为后续的节目制作提供了宝贵的参考。毕竟,《蒙面唱将猜猜猜》所探索出的精髓,不应在姊妹篇中完全被舍弃。
本文地址:https://www.2zixun.com/a/496743.html
本网站发布或转载的文章及图片均来自网络,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