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城区龙潭街道光明社区,一处独具特色的宣传栏成为了居民们热议的焦点。这并非寻常的宣传栏,其设计新颖、内容丰富,犹如社区生活的缩影,吸引了众多居民的目光。本报记者任珊实地探访,为读者揭开这背后的小巷管家团队——"明院花香"的温馨故事。
光明社区的宣传栏,其干净明亮的橱窗内,展示着居民们自制的宣传画,内容均为邻里街坊的生动故事。居民们纷纷表示,这样的宣传栏既实用又有趣,与以往的宣传方式相比,更具吸引力。
这独特的宣传栏,出自66岁的贾文越及其所在的“明院花香”小巷管家团之手。作为光明社区“明院花香”小巷管家团的副团长,贾文越肩负着社区巷道的巡查与管理重任。两年来,她已养成每日走访巷道、记录问题、上传信息的工作习惯。
“小巷管家,就是将街巷视为我们的‘家’来经营。”贾文越笑着说道。2017年4月,东城区龙潭街道在全市率先启动小巷管家试点,贾文越荣幸地成为其中一员。一年后,小巷管家服务升级至2.0版,贾文越不再孤军奋战,而是与社区其他小巷管家携手,为居民提供更加贴心的服务。
光明社区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共有49栋居民楼,其中38栋楼缺乏物业管理,是典型的老旧小区。小区内的宣传栏长期脏乱、荒废,被小广告占据,居民们路过时往往视而不见。
“我家门口的我来认领吧。”61岁的宋雅军,作为“明院花香”团长,家住在光明楼1号楼,门口小广场是社区居民聚集休闲的场所。得知社区想在此放置宣传栏,她主动请缨,将宣传栏视为与居民沟通的桥梁。
起初,宋雅军将报纸上有关城市建设、社区治理、环境保护等内容张贴在宣传栏上。然而,部分居民反映看不清报纸上的字迹。于是,她用A4纸打印内容,并增添了健康养生、生活小常识等内容。为了吸引居民驻足,她还自费洗印社区居民活动的照片,贴入宣传栏。
新颖的内容受到了居民们的欢迎。宋雅军随即召集贾文越和其他小巷管家开会,讨论如何将宣传栏工作做得更好。他们决定多认领几块宣传栏,并定期轮换内容,以节约成本并共享资源。
“明院花香”管家团共承包了7处宣传栏。团队成员们各展所长,有的负责拍照,有的筛选照片,还有的负责绘画和创意。宣传栏的内容日益丰富,社区也向街道申请了宣传经费,制作了精美的喷绘宣传画。
不少居民表示,宣传栏的内容新鲜又接地气,总会驻足观看。在“六一涂鸦大趴”专栏展示时,一位小朋友看到其他小朋友的照片,兴奋地要求妈妈多带她参加社区活动。
“明院花香”小巷管家团的创新举措,不仅美化了社区环境,更拉近了居民之间的距离,增强了社区凝聚力。他们的故事,为我国社区治理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本文地址:https://www.2zixun.com/a/508087.html
本网站发布或转载的文章及图片均来自网络,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