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国电商平台对K12学科类培训课程的大规模下架举措,与二手平台线上偷录并倒卖网课的“灰色产业”形成了鲜明对比。专家指出,此现象虽为过渡期的“杂音”,但其解决之道在于从源头“疏导”。
一、电商平台严格规范K12学科类培训课程
自新学期伊始,多家电商平台积极响应国家关于治理违规校外培训商品的要求,纷纷下架K12学科类培训课程。以淘宝为例,其发布《关于开展违规校外培训商品专项治理的公告》,明确要求自查自检,不得上架并售卖义务教育阶段及学龄前违规校外培训课程和违规电子教材等。目前,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上的K12学科类课程已基本下架,仅剩教育硬件、纸质教材等商品在售。
二、直播带“课”模式逐渐消失,二手平台盗版网课生意火爆
今年年初,抖音、快手等平台上的教育机构纷纷采用直播形式售卖课程,但近期,这一模式逐渐消失。与此同时,二手平台上的盗版网课生意却愈发红火。据南都教育联盟报道,一些知名培训机构课程的盗版网课在二手交易平台和社交平台上以低价出售。这些卖家通过录屏在线培训机构的直播课,并以低廉的价格二次售卖给买家。
三、专家建议:解决问题根本在于“疏导”
广东民建会员、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张雯闻指出,当前网上卖录播课等现象虽存在,但并未泛滥。她认为,这种现象的出现是需求的结果,部分家长在“双减”政策初期存在观望、迷茫的心态。因此,解决之道在于从源头“疏导”,而非一味“堵”。
张雯闻表示,监管是规范校外培训市场、避免过度扩张的关键,但并非减轻家长焦虑的关键。她认为,政府应引导市场机制,做好供给侧改革,包括校内供给以及重构市场和学校家长对接的服务体系。只有这样,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更优质均衡教育的需求。
本文地址:https://www.2zixun.com/a/509989.html
本网站发布或转载的文章及图片均来自网络,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