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信息爆炸的时代,校园创业成为不少大学生追求梦想的途径。然而,隐藏在校园创业光环背后的诈骗陷阱却不容忽视。近期,江苏某高校大一学生张生就遭遇了这样一场骗局,不仅损失了2980元,还陷入了维权困境。
张生在半年前被一位名为“校园达人吕不”的人以“校园创业”为名骗走2980元。令人遗憾的是,即便“吕不”在抖音平台被封号,他依然在不同短视频平台上注册新账号,继续行骗。张生所在的维权微信群内有近30名大学生,他们在报警后并未收到回复。据报道,此案在4月份被初步认定为经济纠纷,这对张生等受害者无疑是一次沉重的打击。
“吕不”打着“校园创业”的幌子,实则收取入门费,并不断拉人入伙。他的视频中充斥着“校园快递商机”、“寝室掘金密码”等简单易上手、快速赚钱的创业项目。张生正是被这样的项目所吸引,向“吕不”的公司杭州盈梦文化传媒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支付了500元定金,后又转账2480元。
然而,当张生进入“国梦蓝海星”微信群后,发现群内充斥着“演员”和“氛围组”,所谓的“导师”也只是在推销“流量王”和“元宇宙宠物电商”等项目。张生逐渐意识到,这些项目不过是传销的变种,于是他开始维权。
不幸的是,张生的维权之路并不顺利。他和其他被骗的大学生一起报警,却未能得到有效回复。尽管他们向抖音平台投诉,但“吕不”依然在多个平台活跃,继续发布内容。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律师金琳指出,“吕不”及其团伙的行为已涉嫌诈骗罪,且诈骗数额达到可以立案的标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利用电信网络技术手段实施诈骗3000元以上即可认定为诈骗“数额较大”,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金琳律师提醒,当前短视频平台上充斥着各种以流行概念为噱头的诈骗项目。大学生在追求校园创业梦想时,应保持警惕,对于涉及财务支出的问题,尤其是向陌生人支付钱款时,应保留好聊天记录和付款凭证,并尽可能让对方的承诺形成文字合同。一旦出现被骗情况,应及时向学校反映,向属地公安机关报案。
总之,校园创业并非不可行,但大学生在投身其中时,必须提高警惕,辨别真伪,以免落入诈骗陷阱。同时,社会各界也应共同努力,打击校园诈骗,为大学生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记者 孟佩佩)
本文地址:https://www.2zixun.com/a/513090.html
本网站发布或转载的文章及图片均来自网络,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