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时代的大潮中,抖音凭借其零门槛、低技术难度的操作界面,迅速吸引了众多来自不同社会阶层的用户,使其成为了一个具有强大影响力的社交平台。自2016年9月上线以来,抖音仅用短短两年时间便成为了现象级的社交应用。据统计,至2018年7月,抖音的全球月活跃用户数已突破5亿,这一数字充分证明了其作为“上手容易”的社交应用所具有的巨大吸引力。
抖音的便捷性体现在其多样化的功能上:用户可以随时随地使用手机分段拍摄短视频,通过剪辑将多个15秒的片段组合成更丰富的内容;平台内置了丰富的音乐库,满足了不同用户的音乐需求;高清画质的使用消除了视频压缩带来的画质损失;而热门推荐机制则赋予了每个用户成为网红的可能。
在众多关于抖音的研究中,常见的是以“截至某年某月,抖音视频用户规模达……,占全体网民数量的……。”为格式的研究报告。这些报告往往以快照的形式呈现消费者和市场,构建了一个简单、稳定且易于理解的世界。然而,这类研究往往聚焦于市场行情的表层变化,如下载量、用户黏性等,而忽视了社会结构性变化及其对文化密码与内容生产、传播的影响。
将抖音视为时代与生活的原生态切片,我们可以从其海量短视频中窥见社会文化细节。以下是对抖音“表演”动机、加戏以及升级的深入分析:
一、表演的动机:自我表现与文化围堵 在抖音平台上,普通用户通过简单的操作即可展示自我,相较于2005年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抖音为更多无法通过传统渠道展示自我的“素人”提供了零成本的表演机会。美国社会学家欧文·戈夫曼的理论认为,人的日常生活和交往活动都可以看作戏剧表演,每个人都是表演者。在抖音上,用户通过视频创作和分享,实现了自我表现和文化围堵。
二、表演的加戏:产品兜售与文化景观 抖音的火爆吸引了微商和创业导师等群体的关注。抖音强大的视频制作功能使其成为个性化产品说明和展示产品的优质平台。然而,这也引发了关于审美观和文化景观的讨论。抖音上的“小姐姐”们通过展示名牌服饰、化妆品等,塑造了一种基于生物学的审美观,这种审美观是否能够代表真实的中国,值得我们深思。
三、表演的升级:文化创新与文化输出 抖音海外版TikTok的推出,使其在全球范围内获得关注。通过对不同文化背景用户的分析,我们发现抖音在促进文化交流方面具有潜力。然而,抖音要想在文化创新方面取得成功,需要提炼其品牌希望传递的文化密码与创新意识形态,而不仅仅是停留在“低龄化”、“平民化”等刻板印象层面。
总之,抖音作为一款社交应用,在促进自我表现、产品兜售和文化交流方面具有巨大潜力。然而,在追求商业利益的同时,我们也要关注其对社会文化的影响,以确保其在文化创新和文化输出方面取得成功。
本文地址:https://www.2zixun.com/a/517931.html
本网站发布或转载的文章及图片均来自网络,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