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直播和小红书等新兴社交媒体平台之后,我国街拍文化在抖音平台上焕发出新的活力,成为“漂亮小姐姐”们流量变现的新渠道。这一现象引起了《IT时报》见习记者陶泳的关注,她深入调查了这一现象背后的产业链和市场动态。
近年来,随着抖音等短视频平台的兴起,街拍逐渐成为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在成都、杭州等城市地标街头,一条清晰的抖音街拍产业链已经成型。据知情人士透露,仅杭州专职的街拍摄影师已超过200人。这一现象的背后,是月入十万、百万的“带货神话”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从业者和资金进入街拍行业。
街拍作为一种源于欧美国家的文化,最初是用相机捕捉街上的时尚元素,常常见诸时尚杂志。近年来,随着短视频在国内的爆发式增长,街拍的展现方式也从图片延伸到视频。据海马云大数据2018抖音报告显示,女性用户占比65.4%,其中21~30岁的年轻女性占71%。年轻女性意味着什么?购买力。
在抖音平台上,街拍已经成为一种独特的带货方式。市井街拍摄影师小李透露:“广告不要发在微博上,没有用。街拍微博号只会拍照,没办法走流量路线,现在更多的都是在抖音上发布。”据他分析,微博粉丝1000多万的街拍大号,一天最多也就卖出三十多单;而在抖音上,只要符合大众审美,内容设计好一点,一条视频带货一百件没什么问题。
然而,这一现象也引发了一些担忧。首先,街拍视频中的商品质量难以保证。如上海的小陈就抱怨,她在抖音上购买的一条绿色长裙,发现实际颜色与视频中的差距很大。其次,街拍中涉及肖像权的问题也值得关注。据袁小姐介绍,她曾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街拍”,照片也出现在了网店的微博广告中。
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旅游管理硕士、博士与博士后导师何建民教授表示,抖音消费缺少明确条款限定,也没有质量承诺和违约罚款等,需要引入实体经济的“交通警察管理模式”,加强对抖音市场生态的管理。
总之,街拍在抖音平台上的兴起,为“漂亮小姐姐”们提供了一个新的流量变现渠道,但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如何规范街拍市场,保护消费者权益,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地址:https://www.2zixun.com/a/518574.html
本网站发布或转载的文章及图片均来自网络,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