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互联网时代,热门话题的迅速传播和广泛关注已成为一种常态。每当出现热门话题时,我们不难发现一些知名的大众号会在极短的时间内从多个角度对这一话题进行解读,而这些文章的阅读量和点赞数通常都相当可观。这种现象在业界被称为“蹭热门”(热门营销)。互联网时代的热门话题通常具备以下三个特征:
- 爆发力强:热门话题往往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引发广泛关注。
- 传播速度快:信息在社交媒体上的传播速度极快,影响力广泛。
- 有效时间短:热门话题的关注度通常不会持续太久。
如果我们能够及时捕捉到热门话题并充分利用,就可以以较低的创造成本吸引大量用户流量。蹭热门的本质是一种借势营销,它通过将热门话题的势能快速转移到自身,从而提升品牌或产品的形象。
热门类型
在一定时间内,被网民广泛关注的领域或社会现象称为热门。一般来说,热门可以分为两类:
-
可预见性热门:如国家法定节假日、纪念日、大型赛事活动等。这些热门话题的受众群体广泛,可以提前做好准备,减轻创作压力。大多数节日和活动都有固定的阅览时间,且内容同质化较为严重,适合测试创作能力。
-
突发性热门:如社会事件、文娱八卦、直播新闻等不可预见的活动。这些话题的突发性和反应速度极快,流量巨大,要求运营者具备极高的综合能力。
热门监控
无论是可预见性热门还是突发性热门,蹭热门的第一步是要求运营者快速、准确地获取热门信息。针对不同类型的热门话题,笔者总结了一些经验:
-
可预见性热门:除了国家法定节假日,一些自带热门特点的小众化节日、纪念日、会议展览、赛事活动等也容易被忽视。推荐使用的监控工具有营销日历,可以按周、月展示所有热门话题,并可选择热门类别,包括通用节日、节气、体育赛事、颁奖典礼、会议展览等。
-
突发性热门:当前大部分突发性热门都源于微博和微信,因此获取热门信息的最佳途径是微博热搜榜和搜狗热搜榜。同时,头条指数、百度热门、知乎精选、豆瓣精选等渠道也不容错过。壹伴插件中也内置了热门中心功能,汇集了上述所有热门榜单。
热门剖析
蹭热门并非盲目行为,既不能为了蹭热门而蹭,也不能为了追求及时性而蹭。正确的做法是对热门信息进行多维度分析,判断是否值得蹭、如何蹭以及预估可能的效果。热门剖析通常包括以下几个维度:
-
时效性:判断热门话题所处的阶段。如果是刚刚爆发,机会较大;如果已经产生几小时或一天,则需要加大力度;如果已经产生一天以上,则建议等待下一个热门话题。
-
受众面:分析哪个职业、哪种类型的用户群体会对该热门话题感兴趣,以及用户的特征和行为。
-
热度:评估用户对该热门话题的重视程度。
-
传播度:判断是否存在诱使用户主动传播的因素,如情感、实用性等。
-
论题度:评估该热门话题是否带有可评论的论题,如争议性、集体指向性等。
-
相关度:判断热门话题与品牌或产品的关联度,避免强行蹭热点而无实际关联。
-
危险度:在蹭热门时要保持冷静,避免触碰法律法规或道德道德的内容。
具体剖析方法为:对上述几个维度分别赋分值,然后相加,当总分值达到(或超过)某预定值时才确定该热门可蹭,也可创立雷达图来判断。
热门切入
确认某个热门话题可蹭后,需要迅速决定如何蹭才能效果最佳。热门切入同样考虑以下三个方面:
-
速度及时性:尽管在极短时间内获取热门、剖析热门、使用热门非常困难,但通过过往经典事例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一结论。蹭热门文章的结构应为:热门论述 + 品牌/产品融入 + 诱导用户分享热门论述。找到热门传播源头或权威机构的表态,客观、准确地论述热门现实即可。品牌/产品的融入需要从热门出发,选择合适的视角,而诱导共享作业则应在热门前就准备好。
-
视点:蹭热门的实质是借势营销,让自身品牌/产品借助热门的能量快速传播。关键在于如何让品牌/产品与热门完美融合。蹭热门的表现形式为创造一篇爆文,因此可以将蹭热门理解为再造一个专属于自身的热门。这个专属热门的切入视角可以从以下维度确定:传播度、论题度、相关度、危险度。
-
创新度:如今自媒体行业的同质化内容过多,蹭热门也不例外。一个热门话题背后可能诞生数十篇内容几乎相同的文章,用户必然会产生审美疲劳。运营者在蹭热门创作时应尽量具备一定的创新性。例如,近期权健事件的报道,当时绝大部分热门文章都集中在权健集团身上,如果你发掘一些丁香园自身的信息,或许会带来新的视角。
蹭热门误区
-
为了蹭热门而蹭:某些企业老板经常会强制要求蹭热门,这种行为对自身的品牌宣传和产品结合没有实际帮助。
-
自嗨式蹭热门:蹭热门时未结合自身品牌/产品,仅仅让用户对热门愈加了解和明晰,用户关注的实际上只是热门自身,并没有注意到热门背后的品牌/产品,同样没有作用。
-
寻求及时性:许多媒体为了抢占时间优势,连最基本的热门真实性都未做讲究。例如,重庆公交车坠河事件发生后,大量媒体文章罔顾事实真相,激烈抨击女司机违章,结果被官方公告打脸。
-
强烈的个人倾向:涉及文娱明星的热门文章通常带有强烈的个人倾向,或许是粉丝效应。
-
触碰敏感论题:凡是涉及国家政策、道德道德的热门话题,请慎重处理或绕道而行。
以上就是关于公众号运营蹭热点技巧的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相关内容请搜索以前的文章或继续浏览下面的相关文章,希望大家以后多多支持!
本文地址:https://www.2zixun.com/a/610096.html
本网站发布或转载的文章及图片均来自网络,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