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的网络营销环境中,抖音平台上的刷粉现象日益凸显,其背后隐藏的诸多问题引发了广泛关注。据《视频变现朱老师》宣称,其提供的抖音刷粉服务承诺“3天之内粉丝不上千,服务免费”。然而,这种看似优惠的服务背后,却可能隐藏着复杂的法律风险和监管挑战。
专家指出,直播带货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销售模式,其涉及的法律关系和主体身份更为复杂,包括身份交叉和法律关系重叠等问题。因此,监管部门在执法过程中需明确职能划分,同时建立协同机制,共同构建一个安全、放心的网络消费环境。
在抖音刷粉平台上,记者发现了一种常见的“伪原创”视频制作手法,即通过镜像反转、画中画、调整声音或时间速率等手段,将原创视频进行篡改。此外,一些脚本软件将这些手法自动化处理,使得营销号能够轻易盗用他人原创视频。更有甚者,利用脚本自动生成或抄袭其他营销号的文案,并配合机器人配音,制作出讲解类营销视频。
朱巍教授提醒,许多网红背后的“大哥”可能是在赞助假货生产和销售者,他们通过赞助网红来利用流量非法获利。这些赞助商通常以微商为主,打着传销的幌子,快速增加用户规模,通过高额的“粉丝税”获利。
闫怀志教授指出,专业造假机构往往通过“业务推广”等方式在监管灰色地带游走,并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模拟真实流量,使得监管机构难以辨别真假。这种虚假流量的存在,虽然短期内可能营造出繁荣的假象,但长远来看,必将损害所有相关方的利益。
《法制日报》记者在电商平台和二手交易平台中发现,大量关于主播营销策划的课程资料和视频被出售,其中包括“网络主播吸睛秘籍”等内容。此外,一些营销策划团队专门为个体打造个人IP,声称拥有“十年营销经验,打造爆款人设”。
在抖音刷赞平台上,低价刷赞服务吸引了众多品牌方。据了解,直播带货的合作模式主要有专场、链接费+佣金、纯佣、坑位费+佣金四种。然而,直播数据造假已成为公开的秘密,甚至有主播在直播游戏时,观看人数显示超过13亿。
新京报记者发现,营销号视频内容往往来自批量制造和搬运,形成了一条灰产产业链。识别假流量可以通过构建用户画像等多维模型,但这种检测方式成本较高,难以推广。
据警方侦查,瑞智华胜公司旗下自媒体号在2018年1月共计加粉21.8万个,价格为0.5元/粉,结算金额达10.9万元。2018年8月,公司法定代表人等人因涉嫌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被刑事拘留。
微博方面表示,自今年以来,微博对平台内恶意营销内容和账号采取了高压管控措施,累计处置不实信息超过1万条,处置账号超过700个。
公安部在去年3月开展了打击整治黑客攻击破坏和网络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专项行动,仅4个月时间就侦破相关案件180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4800余名。
闫怀志教授强调,解决流量造假问题的关键在于建立和完善公平、公正、安全的网络空间环境,通过综合治理,实现线上线下监管的无缝连接,加大对恶意流量造假黑色产业链的打击力度,为网络空间和网络经济营造一个健康的生态和未来。
随着直播带货的兴起,各种带货“神话”吸引了众多网红和明星涌入直播间。然而,虚假流量的肆虐,也为直播带货蒙上了一层阴影。
本文地址:https://www.2zixun.com/a/659551.html
本网站发布或转载的文章及图片均来自网络,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