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抖音平台上,存在着一种名为“刷播放量”的非法操作,其中一种方式是通过所谓的“双击网址”来提升视频的播放量。然而,在这背后,隐藏着一个更为复杂的网络诈骗产业链。据调查,这个产业链中存在一个名为“推广群”的环节,该群组主要由那些曾遭受诈骗但又不甘心放弃,转而继续拉拢他人加入诈骗团伙的新诈骗者构成。
这些新诈骗者通过拉人头分提成的方式,成为了诈骗团伙的传播者。在终端诈骗团伙的严格管控下,新诈骗者必须完成一定的业绩才能避免被淘汰。然而,诈骗团伙在利用这些新人的同时,也在对其进行“剥削”。实际上,诈骗的真正开始才刚刚开始。
一方面,诈骗团伙会利用受害者本人,将诈骗信息进一步扩散,以增加诈骗成功的几率。受害者需要按照要求复制原文,并将其传播至自己的社交网络平台。另一方面,诈骗团伙会推广一款名为“微端”的产品,将其描述为“接任务的专用APP”。为了提高诈骗成功率,诈骗团伙会在试做阶段将钱款真实有效地打给受害者。例如,猎云网在完成点赞任务后,很快就收到了所谓的“佣金”。
尽管这种低劣的诈骗手段并非无人察觉,但受害者往往因为侥幸心理而在受骗后选择沉默。一些受害者甚至在任务群中公开表示自己被骗,但很快就被踢出群组。
从早期的电商刷单灰色产业链,到后来的微博粉丝热评,再到如今的抖音、快手点赞兼职,这些诈骗手法都为现在的诈骗提供了“真实性”的佐证。正如受害者侯明明所言:“这个工作肯定需要人做的吧。”
随着短视频产品的火爆,刷单诈骗手法逐渐演变为给网红点赞。然而,随着这些产业本身热度的降低和科普力度的增强,刷单诈骗已经几乎无法实施。因此,诈骗团伙找到了“新瓶装旧酒”的机会。
完成两重骗局后,大多数人都能在一天之内发现遭遇诈骗。这是因为当天在微端平台上完成的点赞任务完成后,平台不再更新新的任务。更重要的是,平台原先承诺的30元提现额度,一旦达到提现额度,软件就会更新升级,提现额度也会大幅增加。
从技术手段上讲,机刷和人工操作过程中必然存在可以察觉到的反常。抖音不公开算法细节,但有防作弊系统是肯定的。同时,算法也在不断更新。此外,计算机工程师指出,这套防作弊系统可能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包括日在线活跃时长和点击频率等。
然而,现实是数据并不一定等于热门。产品大量的人工运营会在推荐时进行内容质量的把控,因此,实际上数据上升并不一定能保证上热门。但无论如何,冲量进击的内容,也一定会进入运营的“法眼”,这为上热门提升了几率,也是各网红孵化团队乐此不疲的原因。
在将“小白兔”收入囊中的过程中,诈骗团伙需要经历几重筛选。遗憾的是,在与对方沟通的过程中,由于多次试图“刨根问底”,猎云网就被不耐烦的对方直接拉黑处理。
在购买完成后,杨悦被拉进另一个房间,开始第二重诈骗。讲解员以“出错要赔钱”为由,要求受害者交118元升级钻石会员,公司承担错误,不用受害者赔付任何费用。
值得注意的是,该短视频无论内容还是制作都十分简单粗糙,点赞数却呈每秒5个以上的速度增长。几天后,搜索同一账号,其作品目录下已经更换为另外一部随机拍摄的居民楼外景,原内容早已消失无踪。
在搜索指定群号后,发现名为“工作6群”的群组已经有近两千人在内。一位昵称“今日值班”的年轻女性头像用户首先从职业及年龄上确认应聘者是否符合要求。
网红孵化的常规操作,如买粉、刷评、上热搜,在新平台抖音、快手取代老牌微博之后,同样的手段必然循规上演。以给抖音、快手平台上短视频点赞的名义发布兼职招聘信息,最终诱骗受害者购买一款名为“微端”的任务布置软件,并利用其“快速回本”的心态,进一步骗取会员费,这种诈骗手段被受害者统称为“微端骗局”。
在受害者发现受骗后,曾蛰伏在群内进行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从10月11日开始做任务,10月12日被骗,短短一天时间内,杨悦共计分到15个视频的点赞量。她注意到,所分配到的账户甚至还有原始头像,大多视频内容也毫无点赞价值。
此外,诸如杨悦一类在校大学生依然是被骗主体。在微博、贴吧等大学生群体集聚的综合类社交平台上搜索,不难发现,校园依然是受骗重灾区。
一家逐力抖音短视频网红运营的工作室表示,为视频刷赞买粉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但在猎云网提出深层次的采访需求后,对方直截了当地拒绝了。因为“说多了得罪平台,还伤害渠道”。
本文地址:https://www.2zixun.com/a/660190.html
本网站发布或转载的文章及图片均来自网络,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