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社会,TikTok应用程序已普及至几乎人手一部手机,成为当之无愧的短视频平台翘楚。然而,其商业潜力亦不容小觑,众多商家纷纷涌入,试图在平台上分得一杯羹。然而,TikTok的支付功能是否可靠,其背后是否存在诸多陷阱,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首先,TikTok的支付功能虽已实现,但需警惕其中存在的欺诈行为。近年来,直播带货成为风口,然而,其背后却隐藏着诸多问题。观众注意力成为稀缺资源,数据流量成为衡量主播人气和能力的标准,导致刷粉丝数据和销量成为常态。据Z时代消费报告显示,电商平台上有大量高度程序化的价格在1到10元不等的直播数据产品。例如,在TikTok直播中,仅需70元即可购买100个“机粉”观看数据,观看时间长达2小时;在淘宝直播,120元即可购买一万个机粉观看数据。
此外,一些专门组织直播粉丝直播数据的商家也层出不穷。粉丝在直播间观看1分钟可获得50分的奖励。然而,这种数据造假行为并非无懈可击。业内人士指出,例如某主播直播观看人数达到20万,但实际进店人数不到10人,此类现象并不鲜见。
在直播销售数据方面,问题同样严重。一些不可靠的MCN组织专门从事商家的“杀鸡生意”。据消费Z时代报道,近日某独角兽企业和某网络名人主播组织了一场扶贫直播,帮助销售当地农产品,交易金额约45万。然而,知情人士透露,其真实销售额只有10万元,剩下的35万元用于“面子工程”,占总数的78%。
此外,一些MCN和网络名人主播利用商家对直播投放的一知半解,先募集一些几十万的粉丝主播号,再与商家签订直播投放协议。每件商品只赚几百元的坑费。更有甚者,MCN和网络名人主播会先买单,然后再返还,从中收取佣金。在大力压低商家产品价格的同时,与商家签订看似公平的保底销售协议。然后,MCN雇佣水军,秒拍商品,然后返还50%,再通过其他平台分销剩下的低价商品,仍然收取20%的分成,导致商家最终输得一塌糊涂。
对于大部分商家来说,识别主播账单并非难事,但直播发货却越来越像一个让品牌商“痛并快乐着”的游戏。高销量的背后,很多都是赔钱赚吆喝的秀。刷数据正好给这样的秀添彩。总的来说,TikTok的支付功能虽已实现,但其中存在诸多陷阱。在淘宝上,也有一些店铺在TikTok和淘宝平台上提供直播计费服务,商家在使用时需谨慎辨别,以免陷入骗局。
本文地址:https://www.2zixun.com/a/675116.html
本网站发布或转载的文章及图片均来自网络,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