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尽管公众号的打开率呈现逐年下滑的趋势,但得益于微信推荐流量的引入,这一情况发生了显著变化。对于众多微信内容创作者而言,如何有效
微信推荐流量下的公众号变革与挑战
近年来,尽管公众号的打开率呈现逐年下滑的趋势,但得益于微信推荐流量的引入,这一情况发生了显著变化。对于众多微信内容创作者而言,如何有效利用这一新势力,已成为他们突破现状、实现破圈的关键。
近期,我们观察到一些粉丝数量不多的新账号,在微信推荐算法的助力下,竟然能够在短时间内冲破十万加的阅读量,迅速走红。这一现象的背后,反映出微信对粉丝数量较少的新账号给予了更大力度的推荐流量扶持。这种扶持策略,显然是为了抵消公众号生态中长期存在的“马太效应”,即优质账号更容易获得关注和推荐。
然而,这种扶持并非没有代价。一旦微信停止推荐流量,公众号文章的阅读量也将随之戛然而止。这表明,微信公众号生态正在逐渐演变为“今日头条化”的模式,平台的话语权也随之增强。
在这种背景下,微信不仅大力推动腾讯广告在公众号的接入,还使得公众号互选广告在平台系统内部更加规范化。这一变化不仅激活了内容生态的活力,也为平台的商业化运营带来了新的机遇。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推荐流量的出现,微信甚至开始主动进行一些内容运营动作。例如,公众号创作者现在每周都能收到“创作周报”,对上一周的内容传播进行回顾。这种颇具仪式感的运营动作,在以前是张小龙所试图避免的。然而,这种做法也带来了一定的弊端,即公众号粉丝的价值开始贬值。
在推荐流量的推动下,微信公众号内容生态变得日益嘈杂。为了弥补短内容的短板,微信推出了“小绿书”等类似小红书图片笔记的产品,并在公众号信息流中加入了视频号推荐内容。然而,这种多元化的内容整合策略,反而可能导致用户体验的下降。
用户在特定场景下的内容需求无法得到满足,这不仅降低了内容的打开和匹配效率,还可能导致用户错过大量感兴趣的内容。此外,由于微信根植于社交场景,难以准确判断用户打开订阅号信息流页面的诉求,这也使得内容推荐效率降低,容易出现内容混乱的现象。
尽管微信推荐算法为内容生态带来了新的活力,但也给运营治理带来了挑战。算法的引入使得标题党等现象有所抬头,同时创作者水平参差不齐也影响了内容品质。此外,不同内容品类和形态的质量评判标准不同,强行整合到一套推荐算法中可能会对部分内容产生误伤。
综上所述,微信推荐流量的引入虽然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为了实现公众号内容的长期繁荣和发展,微信需要在推荐算法、内容运营以及用户体验等方面进行更加精细化的管理和服务。
本文地址:https://www.2zixun.com/a/681017.html
本网站发布或转载的文章及图片均来自网络,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