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袤的沙漠之中,一场别开生面的魔术表演吸引了无数观众的目光。在这片神秘的土地上,七台电风扇整齐排列,一个线圈深埋地下。当微风拂过,发电机的启动,瞬间引发了令人叹为观止的景象——视频中,一位年轻男子脱去鞋履,张开双臂,仿佛被风的力量托举,瞬间跃起十几米高,令在场的观众无不仰头惊叹。
这则名为“敦煌飞天”的短视频在抖音平台上迅速走红,收获了274万余次点赞,仅发布两天便助力博主“高雨田大魔王”粉丝数量突破百万。这位自称“人间魔法师”的博主,凭借一系列消失、穿透、预言、扭曲等极具观赏性的魔术视频,在抖音和快手平台上累计粉丝量高达3686万。
提及魔术,便不得不提“顶流魔术师”刘谦。2009年春晚,他的一句“接下来,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引发了全民魔术热潮。2020年,刘谦入驻B站、抖音,亲自教授魔术课程,普及魔术的专业理论与基本技能。最近一期爆款视频“魔术VS超高速摄影机”在B站播放量超过660万次,观众通过慢放镜头揭示了换牌手法,但仍不禁为之惊叹。
新生代魔术师与明星级魔术师纷纷投身短视频领域。据新抖数据显示,包含魔术标签的账号有186个,其中18个粉丝量达到百万;以“魔术”为主题的视频累计播放量达到235亿次。快手平台上近90天内“魔术”相关内容的播放量也超过34亿次。
然而,在电视节目和线下演出之外,魔术为何又在短视频平台上再度火爆?面对无处不在的魔术揭秘,魔术从业者如何进行内容创新?魔术行业是否会因此迎来“第二春”?
从电视到短视频,魔术的演绎方式更加多样化。魔术历史悠久,古时民间艺人便擅长表演吞刀、九连环、古彩戏法等传统魔术。现代魔术的类型更加丰富,如气球变鸽子、人体悬浮、读心术、逃脱术等,几乎无所不能。
2009年春晚,刘谦的《魔手神彩》表演,让观众记住了穿越长城的大卫·科波菲尔,记住了创造奇迹的刘谦。当时,刘谦在春晚表演所用的都是常见的物品,如硬币、玻璃杯和鸡蛋,正是这份熟悉感衬托了魔术的神奇效果,让人领略到近景魔术的魅力。
与此同时,魔术揭秘的热潮也随之兴起。看完表演,观众自然会好奇“这到底是什么变的”,并在互联网上热议。如今,“魔术教学”仍是魔术短视频的主要内容类型。抖音上的“魔术师阿瑟”拥有740万粉丝,专门制作简单易学的魔术教程。他的视频标题和封面往往会突出“有手就行”、“看一遍就会”,在短短十几秒内,他先以观众视角表演一遍魔术,再从魔术师视角重复一遍。
然而,魔术原理看似简单,操作起来却因人而异。资深魔术爱好者何櫹冠认为,真正的“魔术教学”不应只是草草的揭秘,短视频无法完整呈现魔术表演的魅力,甚至可能误导观众对魔术的认知。
相比抖音,刘谦更侧重于B站的中视频,魔术课程视频时长多在10分钟左右,展示完魔术后会详细介绍其中的原理和要点。他希望通过“教育性质的推广视频”,让大家能习得魔术的精神和智慧。
不可否认,在互联网时代,完全保守魔术的秘密是难以实现的。经历了2009年到2013年的魔术热潮与揭秘,魔术的神秘感大大减弱,这也迫使创作者必须要创新内容。
“魔术+剧情”是一种较为相融的新类型,魔术视频增加了表演占比,且不排斥剪辑和后期特效。以“高雨田大魔王”为例,除了酷炫的大型魔术,他的心灵魔术、撩妹魔术合集都是在街头给路人表演魔术,剧情或温暖、或搞笑。
街头魔术互动性强,更显真实,而魔术短剧的故事性和观赏性更强。例如,“魔术师林剑伟”曾模仿电影拍摄“惊天魔术团”系列视频,多处添加了后期特效。
从电视到短视频,魔术的花样变得更多了,创新始终与质疑并存。观众可以反复观看魔术短视频来寻找破绽,但剪辑痕迹明显、关注点转移也引来争议,短视频是否会让魔术变味?
“魔术师林剑伟”认为,魔术是包罗万象的,可以根据平台的流量机制来调整内容,加上本身受众群体有限,不增加看点的话,很难实现流量变现。
在中国,靠变魔术挣钱有多难?著名魔术师Yif曾在专访中提到,职业魔术师的道路并不好走,走不好你会饿死,最终能走出来的也就几个人。
目前,职业魔术师的主要收入来源是线下商演。此外,还有研发售卖产品、开设讲座等收入。B站纸牌UP主“丶La-yolo”采访了平均从业10年以上的5位职业魔术师,据了解,新人入行没有稳定单源,可能无法维生,而商演老手一个月可以稳定接至少20场演出,月入1万以上。
何櫹冠表示,职业魔术师集中在一二线城市,极少数能达到月入2万,在南京年入20万的不超过10个人。受疫情影响,国内演出行业受到了巨大冲击,职业魔术师也不得不从线下转到线上。
“魔术师林剑伟”感到这两年魔术创作者数量有所增加,但有的平台流量和创作激励不如从前了,现在他以抖音为主,同时分发快手、视频号、全民小视频、微视等,每月平台补贴和流量收益可达10万以上。
据新榜观察,魔术类账号的变现方式主要包括广告植入、商品橱窗、直播带货。
- 广告植入
“高雨田大魔王”作为头部博主,广告植入视频较多,最近10个视频中有6个植入了广告。品牌类型涵盖茶叶、电商、物流、汽车、手机等,广告形式有使用商品变魔术、在指定场地变魔术,此外也会和明星、其他博主联动宣传。
- 商品橱窗
在账号主页的商品橱窗内,魔术师通常会推荐售卖魔术道具、书籍、自制课程和生活百货。在相关魔术视频中挂上小黄车已是普遍做法,但销量并不高,一个原因是非职业魔术师很少会买专业道具来练习。
- 直播带货
“魔术师林剑伟”表示自己直播带货和礼物打赏的收入较高,平均一个月能有30万,远超上电视、接商演的收入。在直播变魔术的过程中,为增加互动性和活跃度,他还会假装表演翻车,比如掉落一个道具,实际上多拿了一个,给观众再次反转的惊喜。
图源新抖,“魔术师林剑伟”近90天直播数据
魔术短视频为职业魔术师提供了一个新的增收渠道,业余爱好者也多了分享交流的平台,但也有业内人士无法适应或不认可做魔术短视频。何櫹冠开设了公众号“一点魔术”,采访过刘谦和Yif,今年还组织了十几场线上讲座。但他未涉足魔术短视频,认为其投入产出比低,满足了大众娱乐需求,却不利于专业学习和行业发展。
众所周知,魔术最吸引人、最宝贵的本质在于其“打破认知”的惊喜感。魔术师是一个扮演魔法师的演员,不仅要展示酷炫的技术,还要给观众心灵或精神上的享受,好魔术带来的震撼和快乐是影响久远的。
相比国外成熟的魔术产业链,目前国内的魔术行业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魔术短视频的发展也存在诸多局限性。
一是剧场艺术与视频媒介的冲突。魔术是非常强调现场感的艺术,所以表演场景往往在剧场,或再近一点,和观众面对面。而国内的剧院文化比较小众,很多人把魔术当作谜题而非一种艺术来欣赏。通过视频来观看的话,电视、手机的屏幕都是一道阻隔,大大减少了魔术的惊奇感,反而让挑刺和揭秘变得更容易了。
刘谦在访谈中表示,这需要时间去改善,慢慢让观众理解魔术的本质。同时魔术师要创作出更好的表演,才能获得更多的尊重。
二是行业人才匮乏带来的内容创新不足。何櫹冠直言国内魔术行业没有成熟的培训机制和系统的培训方法,不像日本、韩国、美国等国家有知名的魔术学校。国内爱好者一般可通过魔术社团、大师教学视频、参加讲座等方式来学习,最贵的途径是拜师求学。
对于职业魔术师而言,花了大量时间学习表演,入行成本高,最后收入却不多,生存压力大,自然难以坚持下去。行业人才匮乏意味着魔术短视频创新缺少动力。如果将魔术和其他内容类型结合,比如剧情向的魔术短视频,那么观众的注意力也会转移到剧情和表演者身上,魔术还是视频的主角吗?
三是魔术市场的重心始终在线下。国内魔术市场整体仍处于初级的发展阶段,并以现场演出为重心。以领头魔术公司奇幻森林为例,目前主营业务涵盖四方面:魔术策划设计及演艺经纪、魔术教育培训、魔术道具研发制作及国际引进、文旅景区项目合作及大型魔术赛会节庆运营。
可见,从魔术策划和培训,到魔术表演和道具,魔术的商业模式都围绕线下场景展开。魔术师当然可以拍短视频、成为网红,但魔术短视频商业化的想象空间有多大,以及能否对魔术行业起到正向的影响作用仍存在争议。
创作者和观众都需要重新思考魔术短视频的价值。有一种声音认为,从现代魔术强调与人的互动来看,未来也许魔术更合适线下的沉浸式小剧场,类似于脱口秀演出。
就像大家争先去环球影城入学霍格沃茨,永远都有人相信魔法,相信这份童真的美好体验。
本文地址:https://www.2zixun.com/a/683008.html
本网站发布或转载的文章及图片均来自网络,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