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年的双十一购物狂欢节期间,电子商务平台如蘑菇街、京东等已经开始将他们的战场转移到微信小程序上,这一转变迅速成为了年度电商讨论的热点。随着电商平台、知名公众号博主、品牌零售商以及网络红人纷纷将他们的营销策略转向微信小程序,智慧零售的概念应运而生。经历了去年的市场洗礼,阿里巴巴无疑会采取更为严密的防御措施,例如通过支付宝推出小程序功能,并在双十一活动中纳入线下零售环节。然而,在今年的双十一期间,向微信小程序靠拢的品牌商家却显著增多。
例如,优衣库在其小程序上推出了“热力十一狂欢购”活动;Zara在其官方微信小程序中开启了双十一的提前预售,并提供了精选商品的五折优惠;杰克琼斯的母公司绫致时装则通过小程序提供了扫码领券、分享集赞、全天候心跳抢单以及微信支付满减等多种促销活动。若继续列举品牌名单,还包括拉夫劳伦、GoPro、蔻驰、海澜之家、七格格、HM、森马、乐町等。根据腾讯的最新数据显示,与去年相比,品牌自营类小程序在双十一期间的日活跃用户数(DAU)增长了7倍,交易金额增长了22倍。
一、品牌方的新战场
去年还在观望的零售品牌,如今已经纷纷加入微信小程序的竞争行列,尤其是在双十一这样的特殊时期,线上线下的智慧零售已经成为品牌商们的新战场。尽管零售转型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渠道多元化、新风口等,但微信小程序最具吸引力的地方还是其庞大的流量潜力。
- 流量升级的自然选择
自2018年起,“私域流量”这一概念开始流行,与之相对应的便是“公域流量”。这两个概念最初是由淘宝提出的。私域流量指的是商家能够自行运营的流量,例如微淘、直播、买家秀等,而淘宝头条、直通车、必买清单、聚划算、搜索等则被视为公域流量。零售前沿社在一篇文章中指出,品牌商应该摆脱对平台的依赖,通过小程序等工具更好地服务用户,建立私域流量,从而实现长期稳定的商业发展。
从这个角度来看,双十一购物节更像是一场公域流量的盛宴,品牌方要想从中受益,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购买流量。而拥有10亿月活跃用户的微信,则提供了最大的私域流量池。品牌方抱着“解放思想,独立经营”的决心,向小程序倾斜并不出人意料。
- 流量成本的优胜劣汰
几乎所有的电商平台都在鼓励商家将公域流量转化为私域流量。淘宝运营的变化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传统的做法是通过提高店铺排名和等级来吸引顾客,而现在则需要商家打理微淘、直播等内容,提升内容的权重。此外,影响品牌方选择的因素还包括流量成本。例如,阿里、京东等电商平台相当于向品牌商出租店铺,而小程序和APP则是品牌商自己建造房屋。小程序和APP的不同之处在于,一旦顾客进入小程序或APP,就成为了商家的潜在顾客,商家需要思考如何吸引并留住这些顾客。
与电商平台相比,小程序和APP的获客成本要低得多。当流量红利逐渐减少,流量成本不断上升时,品牌商必然会寻找其他渠道。尽管不是微信小程序,也会有类似的产品出现。
- 补齐流量场景的短板
品牌商的KPI通常分为三层:新增流量、流量转化率和用户复购率。场景作为另一个重要的选择因素。电商平台在购买场景上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因为用户的购物动机通常很明确,他们会寻找有购买欲望的商品,并在价格上进行判断。相比之下,小程序电商的理想场景是在群聊、公众号阅读等场景下,用户看到有购买欲的产品并产生购物动机,随后考虑价格等因素。唯品会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其在2018年第二季度的财报中公布的数据显示,小程序在该季度实现了超过500%的用户增长。
有了流量才有可能实现转化。看到电商平台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众多品牌商也开始将重心转向小程序。毕竟,当小程序成为电商平台的另一重要选项时,任何品牌都不希望成为“偏科生”。
二、小程序不等于电商
尽管电商创业者频繁地谈论小程序的流量红利,微信却一直保持沉默,这也导致了众多第三方的解读。靠谱好物创始人魏明杰认为,“社交电商的核心是社交,交互才是关键,而商品和人的信息流重构为创业者提供了巨大的机遇。传统电商的交易结束意味着购物过程的结束,而社交电商则刚刚开始。”
42章经曲凯则主张,小程序的发展应该始终坚持利用信息裂变作为方法论,服务于微信互联网中的新增用户。这些观点不无道理,但小程序的真挚对手并非电商平台。自2017年初上线以来,小程序一直在两个方向上迭代发展。
首先,小程序本质上仍然是一种工具。张小龙曾这样描述微信小程序:“小程序诞生的目的并非是为了解决流量焦虑,而是一种隐藏入口、利用碎片化场景、‘用完即走’的轻巧体验,是一个打通线上线下资源的关键枢纽。”因此,小程序的本质仍然是工具,它恰好借助了微信的社交红利,通过社交关系圈消除了消费理念上的差异,从而促成了社交电商的裂变。
作为工具属性的小程序,自然不会与电商平台站在对立面。在社交电商的场景之外,小程序的优势还包括会员留存和连接线下等。例如,优衣库和Zara等头部品牌拥抱小程序,看到的是其工具属性,拥有完全的自主权。
其次,小程序扮演着线上和线下的中间态角色。尽管宜家等传统零售商对电商持谨慎态度,但宜家中国在今年8月份悄然上线了“IKEA 宜家家居快闪店”小程序。优衣库也揭示了一个事实:在优衣库、宜家等品牌商眼中,微信小程序并不是一个纯粹的电商应用,而是线上和线下的中间态。它既是打通线上线下的媒介,也满足了品牌商切入微信流量红利、寻找增量空间的心态。
在电商市场格局日趋固定的背景下,直接以电商平台的身份与巨头们抗衡,无异于以卵击石。然而,小程序和工具类应用却在双十一等竞争中,对电商巨头们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例如,它们通过助力线下零售,提高了销售额和客流量;同时,小程序也在变相地从电商平台手中争夺市场份额,预示着零售市场格局的重新洗牌。
综上所述,微信小程序已经成为品牌商的重要营销工具,而非单纯的电商平台。在电商市场几近饱和的情况下,小程序为品牌商提供了新的增长点和竞争优势。
本文地址:https://www.2zixun.com/a/712138.html
本网站发布或转载的文章及图片均来自网络,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