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变传播并非万能策略,而是需要在多个维度上进行精细操作。在创投圈中,我们常常看到成功案例的刷屏,却忽视了大量无声无息失败的案例。为了更好地理解
一、裂变传播的核心要素
裂变传播并非万能策略,而是需要在多个维度上进行精细操作。在创投圈中,我们常常看到成功案例的刷屏,却忽视了大量无声无息失败的案例。为了更好地理解裂变传播,我们可以借鉴一个被称为“5W1H1T公式”的工具,即What(何事)、Who(何人)、Where(何地)、When(何时)、Why(何故)、How(如何)、Tool(工具)。具体来说:
- What:明确裂变的目标对象。
- Who:确定易于传播的受众群体。
- Where:选择合适的传播渠道。
- When:设定最佳传播时机。
- Why:阐述传播的价值和意义。
- How:制定具体的传播策略和方法。
- Tool:利用有效的工具和技术支持。
2. 易传对象的特性
并非所有事物都适合在互联网上进行裂变传播。例如,《引爆点》一书中提到,流行事物需要具备强大的“附着力”,才能轻松传播。以下是一些适合裂变的对象特征:
- 具有炒作点:如新世相课程、拼多多的拼团模式等。
- 社交属性强:能够在社交互动中自然传播。
- 形态轻量、执行成本低:如知识付费课程、连锁平台销售标品等。
3. 裂变玩法
在社交网络中,最容易收割流量的方法通常写在微信的禁令中,尤其是“诱导分享”等行为。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裂变玩法:
- 拼团:如拼多多。
- 分销:通过生成二维码海报,引导用户购买。
- 求助:如抢火车票、游戏复活等。
- 创作:如足记的大片模式、风靡一时的大字等。
- 打卡:记录用户行为,展示成果。
- 逗趣:适合朋友间逗乐、整蛊。
- 趣拍卖:拍卖自己的晚餐时间。
- 匿名聊聊:让用户分享悄悄话。
- 礼物红包:如礼物说的福袋、连咖啡的万能福袋等。
- 认领养成:让用户认领宠物或其他独特的东西。
- 福利任务:如领取牛逼课程,完成相关任务。
- 抽奖寻宝:分享后出现抽奖转盘。
- 投票拉票:求助的变种,通过投票表达立场。
- 立场表达:如陶渊明与菊外人。
4. 催化剂的作用
仅仅设计一个机制是不够的,还需要通过一些“催化剂”让事情尽快发酵。常见的催化剂包括:
- 增加外在压力:如限时特价、浮动价格。
- 增加内在动力:如建立kol比赛机制、利用朋友之间的嫉妒和好胜心理。
- 蹭名人热点:利用近期发生的名人热点。
- 利用形势变化:如星巴克从第三空间转变为嘈杂吵闹的茶话会。
- 挑战者连咖啡们开始玩外卖模式:将逼格转移到办公室里。
5. 诱饵的设计
所有的模式最终都指向一个问题:别人凭什么帮你传播,一定要有诱饵。常见的诱饵包括:
- 钱:如限时免费、低价诱惑、分销分成惊人。
- 名:如社交货币、虚荣心。
- 好玩:如逗趣、礼物等。
- 关系:如增进和别人的交流沟通。
- 产品本身过硬:如满足用户不同场景的需求。
6. 流量汇集的路径
如果流量爆发而来,应该汇集到什么位置,用什么姿势收割流量呢?常见的路径包括:
- 购买页:直接拉用户下单。
- 微信群:建立垂直群,收拢流量。
- 公众号或app:提示用户下载相关应用。
- 个人号:注册一堆机器人号,形成流量体系。
二、裂变的挑战
当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涌入“裂变”这条赛道,玩起增长黑客的时候,问题也渐渐开始显现。
1. 与微信赛跑
大多数刷屏都发生在微信、特别是朋友圈,而这明显是张小龙最不能容忍的。微信狠起来,连自己人都疯,更别说你们这些想要火中取栗、与虎谋皮的流量党了。
2. 微商污名化
裂变很容易“污名化”,使参与者看起来像“微商”一样。一次两次图个新鲜、装个逼格,搞得多了就显得low了,一做就像微商,最后人们碍于面子不敢参加了怎么办?
3. 用户阈值的提升
刷屏刷屏,刷来刷去套路就那么多了,如果用户逐渐免疫、失去敏感,怎么办?
4. 先发渠道的价格高企
一次成功的刷屏事件,速度、节奏和能量辐射的范围,都深受“先发渠道”的影响。这些先发渠道往往是社交网络的大号、kol和各种撺掇群组资源的“超级节点”们。问题在于:这些渠道都明码标价,且价格越来越高。
三、关键的细节
任何一场裂变活动,本质上都是在和微信的规则作博弈,都是和张小龙的耐心赛跑,同时也都是和用户们喜新厌旧的本性、天然的不信任感作斗争,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以下几个细节不可不看:
1. 出新
无论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还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只有不停创新才能一次次突破封锁。关键在于:你要减缓微信方的反应时间,只有巧妙包装的新模式才能迷惑监管。
2. 产品设计
这是一个看脸的时代,用户对“设计感”的追求几无止境,所以你必须根据不同的用户调性、设计让他们眼前一亮的海报页。
3. 渠道基础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次精心策划的裂变活动需要系统设计和漫长积累。你要建立社群,把“易感人群”聚集到一个地方,这样活动一开始就可以很快引爆。
4. 时势把握
做好菜要火候,环境的剧变往往会成为病毒爆发的契机。一方面,你可以直接“蹭热点”,围绕最火的事件和情绪直接引爆。另一方面,你要控制传播的节奏,以确保每个用户社交网络中的“传播密度”。
5. 及时止损
做预案前面说过,一次大规模的传播裂变,几乎必然遭遇微信的封杀。那么你必须得准备plan B。
6. 找一个微信不好动的“靠山”
当然,还有另一种可能:你不会被微信封杀。比如:成为拼多多、摩拜、朋友印象这样腾讯投资的“亲儿子”,不过你还是得小心,毕竟微信狠起来自己人都干。
四、增长黑客的本质
增长黑客是“黑客”大公司不是慈善家,对于微信来说,无论公众号还是小程序,首先是帮助他丰富生态体系、巩固战略纵深、拓宽使用场景和粘性的。否则,他凭什么把流量开放给你?更何况,国家对互联网企业的监管趋向严格,也使微信有更多的“名义”下手,他可能只是整治某一类现象,顺手就把看着不顺眼的你给灭了。
所以,增长黑客确实是“黑客”,病毒传播也确实是“病毒”,从一开始就在和平台方进行一场猫鼠游戏,你得有这个自觉。不过这有什么,有什么比“玩流量”更让这个不安分的群体刺激兴奋呢?
当然,如果你不想沦为一个纯粹的公关公司,产品还是要过硬,一次次地流量引爆,最终还是要有一个自己的平台去“托底”,去聚拢所有的流量、构筑宏大的事业。
如果只是沉醉在“增长黑客”的炫技中,你赢得多少流量,最后都是要还回去的。
拼多多在微信端爆发之后,黄峥已经开始发力app端,以之作为流量承接的主阵地。在中老年中火爆的美篇,已经转战小程序。而all in且发誓要做 40 个小程序矩阵的朋友印象,则要通过各种方式把流量印象朋友印象母体小程序,app则是辅助。
利用一次次刷屏完成裂变的鉴锋团队,猜想未来可能走上打造知识内容付费平台的道路。
总之,从现象级传播,到战略级产品,这是一条必经之路。说到底,互联网生意就是基于流量的规模生意,app、小程序或者公众号,本质都是流量汇聚和转化的手段。过去大家看好app,因为它是边际成本最低的流量汇聚转化手段。现在app的红利不在了,你的微信流量矩阵或许也可以成为新的利器,“裂变”的魅力在于边际成本的无限压低。
本文地址:https://www.2zixun.com/a/713050.html
本网站发布或转载的文章及图片均来自网络,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