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推出的小程序“猜画小歌”近期确实成为了热议的焦点。作为首批尝试的用户,我对其印象深刻:一方面,我对谷歌的神经网络技术深感佩服;另一方面,我对谷歌此次的策略感到好奇。
众所周知,微信拥有强大的熟人社交网络,其运营活动无不充分利用这一优势。然而,“猜画小歌”作为小程序中的一股清流,却未涉及社交元素,仅提供画作分享和全网排行榜,这种设计令人费解。随后,微信朋友圈和各大群组被“猜画小歌”刷屏,各类媒体也开始对其进行吹捧。我查看微信指数,发现其热度直线上升。
然而,我心中难免生疑:缺乏社交的连接,真的能够持久吗?如今再回头看,“猜画小歌”的热度已迅速下降。
“猜画小歌”的成功并非易事。首先,谷歌具有“被动聚焦力”,其品牌影响力自然吸引大量关注。其次,新概念与游戏的结合产生了双重吸引力,人工智能与神经网络的概念虽然热门,但普通人对其认知仍停留在陌生阶段。此外,猜画类游戏本身具有强大的吸引力,而谷歌的页面设计也充满了童心。
谷歌在文案方面的精准把握也功不可没。然而,这些因素并非短期内可以模仿的。那么,“猜画小歌”的失败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呢?
首先,尽管“猜画小歌”在形式上具有吸引力,但其传播形式决定了其热度的短暂性。其次,其在社交属性上的克制也影响了用户的持续体验。
为了使游戏类小程序更加持久,我们可以借鉴以下五个功能:
-
巧用排行榜和数据统计:通过设置全球总排行和好友排行,以及细化各排行指标,可以刺激用户持续体验游戏。
-
线上同步PK:加入好友对抗或在线随机匹配对抗功能,提高游戏的趣味性和挑战性。
-
分享+挑战:设计新的分享形式,如顺着游戏设计流程分享链接,或采用AI猜画+人类猜画结合的形式,增加游戏的互动性。
-
分享+复活:设置沉没成本机制,如复活一次的机会,让用户觉得之前的付出是有价值的。
-
极致难度与神秘奖励:设置高额奖金和神秘大奖,吸引核心玩家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
总之,“猜画小歌”虽然是一个简单的尝试,但谷歌在AI技术和社交属性方面的探索仍具有借鉴意义。通过这些改进,小程序有望保持热度并获取更多数据用于调教AI。
本文地址:https://www.2zixun.com/a/716447.html
本网站发布或转载的文章及图片均来自网络,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