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年的沉寂,微信的“看一看”功能终于显露出要推出重大更新的趋势。去年5月,作为微信实验室的首次亮相,“看一看”便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并被拿来与今日头条进行对比。然而,自那时起,它的表现一直相对平淡,许多人表示对其内容感到难以理解。
到了去年10月,当微信订阅号计划转型为信息流消息平台时,“看一看”的身份再次成为讨论焦点:“自从引入‘看一看’后,感觉微信变了,没想到还要改信息流。”这种不确定性一直持续到张小龙在最近一次微信内部产品交流会上的发言被曝光,他透露了关于“看一看”的新动向:“‘看一看’不应该做成另一个今日头条。过去的一年是打基础的阶段,而2018年才是真正面临压力的时候,产品开发和迭代的节奏将会加快。”
张小龙强调,“看一看”应该体现微信的特色,充分利用腾讯的优势,尤其是在社交关系链的使用上。那么,“看一看”究竟发展到了哪一步?目前的表现如何?
首先,“看一看”提供的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 “已关注”:用户订阅的公众号推送的内容。
- “朋友都在看”:用户好友阅读较多的公众号文章。
- “本地资讯”:基于用户地理位置的内容分发。
- 基于用户兴趣标签的内容分发,如“互联网精英在读”、“电影爱好者在读”,但这类内容目前仍处于小范围测试阶段。
- “热门话题”:根据话题热度进行专题式内容分发。
- “朋友圈热点”:聚焦朋友圈的热点内容。
- 未加标签的内容:推荐精准度较差的一类。
- 视频内容,最近刚推出。
除了这些分类,用户还可以通过反馈按钮对内容进行评价,如“屏蔽此来源”或反馈不喜欢的内容原因。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看一看”的使用体验,我们将常用个人微信与新注册微信的“看一看”进行对比。结果显示,新注册的个人微信推荐的内容质量较低,充斥着各种猎奇段子、标题党和震惊小视频。而频繁订阅公众号、阅读的用户则会发现“看一看”的推荐更加精准。
微信对“看一看”的倾斜,实际上是在帮助用户重新找回对微信内容的信心。随着互联网信息的爆炸式增长,订阅号和朋友圈已经难以满足人们高效获取信息的需求。因此,“看一看”的出现,可以被看作是微信在内容分发方面的一个重要调整。
值得注意的是,“看一看”与小号的春天可能即将到来。随着内容的不断丰富和分发的优化,“看一看”有望成为一款独立的内容资讯应用,甚至有可能取代天天快报App的地位。尽管前路漫长,但“看一看”在内容和商业方面的潜力不容小觑。
本文由@新榜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如有任何产品推广服务需求,请随时联系我们。
本文地址:https://www.2zixun.com/a/721457.html
本网站发布或转载的文章及图片均来自网络,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